是不是得降低预期

是不是得降低预期
2024年11月01日 09:47 西政资本

最近有一类非常受关注的声音——“信心荒、信任荒、预期荒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老百姓没有信心消费,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企业没有利润,就业和工资持续下行,政府有何对策?”

截止当前,大家最关注的无非就是“10万亿刺激计划”,而11月4日至8日的人大常委会最后将敲定的增发国债、专项债、调整赤字等经济刺激措施也就让人充满了期待。

有点意外的是,“10万亿刺激计划”的提出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10月29日在一场公开论坛上作出了别样的解释,具体要点如下:

1.此前发言的重点并非“10万亿”,而是“为了稳定经济,有必要采取短期刺激措施”。刺激是有代价的,是用刺激加改革的办法,花钱建新制度,为中长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创造不可或缺的制度条件和政策环境。

2.一种流行的主张是仿效发达国家进行“直升机撒钱”,但普遍发钱的办法,亿万富翁也可能拿到。即便把钱发到低收入人群,但这部分人群吃饭穿衣等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了,拿到钱多买几个面包并不能解决他们面临的真实难题。

3.通过消费补贴等方式,对短期消费增速有直接影响,但对于城市以农民工为主的低收入阶层来说,他们面对的是住房、上学、医疗、社保、养老等难题。在这些难题面前,通过“撒钱”拿到的少许收入,无疑是杯水车薪。

4.增加有效消费需求,首先要理解现阶段消费需求的新特征,包括低收入群体在内,以吃穿和其他日常基本消费为主的生存型消费趋于稳定,但低收入群体所面临的住房、养老、社保等难题以及未满足的发展型消费需求,则需要政府搭台子建设,并由政府消费支出和居民消费支出相结合,不过目前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还不够高,这拖累了发展型消费的增长。

5.面对需求不足,扩大消费的重点之一是大力提升以进城农民工为主的新市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短期重点是由政府收购滞销的住房,将其转为保障性住房,再向新市民提供。

刘世锦详细说明了为什么不能直接发钱,并且强调了“用刺激加改革的办法,花钱建新制度”,意思就是这一次的“大刺激”是要跟“改革”相结合的,因此“大放水”肯定也是需要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的,比如先兜住存量债务并优先确保经济、社会、金融稳定,再比如“先立后破”,在放水过程中逐步深化改革。

按上述逻辑,对于短期内的“大刺激”“大放水”是不是就得降低预期,比如增发的国债、专项债主要用于置换存量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也即没有增量借款),再比如补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主要用于冲销过去四年积累的不良贷款。

正如我们在《100万套货币化安置及白名单融资等救市措施的效果如何》一文中所说,住建部在10月17日的发布会上提到进一步完善房地产白名单融资支持,具体措施包括将白名单贷款额度从目前已审批的2.2万亿翻倍,到年底希望达到超过4万亿的规模,但从不同渠道了解的情况是,目前已审批的2.2万亿白名单贷款中,绝大部分是贷款置换,而非全新的资金支持,比如将项目层面的开发贷和一些存量贷款置换成期限较长、利息较低的白名单贷款。

同样的,住建部10月17日发布会上提出的新增100万套城中村改造(货币化安置)的方案,与2016-2018年期间每年约600万套的棚改规模相比(其中约50%通过货币化安置方式处置),现在100万套的改造规模对全国商品房销售的拉动作用将非常有限。除此之外,按每套200到300万的拆迁安置成本估算,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共需2到3万亿资金,而地方政府短期内肯定没有足够的专项债额度来推动如此庞大的工程,所以很可能最终需要分摊几年才能完成这100万套的拆迁安置。

至于之前说的政府回收闲置土地和收储存量商品房一事,因我们已在《救市资金为何花不出去》一文中提到了项目准入要求以及操作方面的巨大难度,因此更不能有太多的期望。

回到“10万亿刺激计划”的问题上,对于市场方面对刺激方向的讨论,我们希望明天与参会的金融机构、房企及城投平台详细讨论一下,经济刺激到底偏重以下的哪个方向:

一、为保短期增长,维持当前思路和政策组合,增量政策倾向于投资端,包括继续用基建托底经济。

二、容忍投资增速明显下滑,接受经济增速放缓,让投资和消费方面的政策刺激及支持比例趋于合理,并侧重消费刺激以及刺激起来之后的投资拉动作用。

三、实施大规模经济再平衡措施,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刺激消费需求,同时允许产能投资进一步合理化,具体则是在未来两年左右通过大规模财政扩张,主要针对消费发力,既维持最终需求合理增长,又推动消费再平衡。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