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加快加力清理拖欠企业账款行动方案》。会议强调,要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力度……确保清欠工作取得实实在在成效,坚决遏制新增拖欠。
与上述文件相呼应的是刚于3月17日修订通过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国务院令第802号修订),该条例将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
如我们在《压力升级》一文中所说,国家这次是动真格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央企、国企、城投平台以及其他大型企业都将切实落实对中小微企业的款项支付问题,《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加快加力清理拖欠企业账款行动方案》这两份文件也会像紧箍咒一样牢牢地套在国央企和城投平台身上。
市场方面,央企、国企和城投平台目前的压力正在急速上升,比如城投平台不仅要继续化债,包括借新还旧,还要按中央的最新要求快速解决对外欠款的支付,今后在对外款项的支付时间方面也将面临更加严格的时限要求。
让人比较意外的是,监管层面对地方国企和城投平台的融资监管还是非常严,我们注意到很多国企、城投都已骑虎难下,如果监管再不给予适度松绑,不要说存量债务的借新还旧,很多国企、城投可能连工资和利息支付都会面临问题。
机构端的同行间有两个困惑,也是两个担忧:
第一个,不管是信托、融资租赁还是其他城投非标融资产品,现在每个地方政府在化债的要求下都跟中央的监管精神保持着高度一致,也即控制、缩减非标融资,而城投债的融资却也没放开,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也没有提出有效的其他融资替代或现金流补充手段。
第二个,按现在的监管趋势,城投类投融资业务似乎最多只剩下一两年的业务机会期,但按这种趋势来预估的话城投的巨额债务肯定无法得以正常滚续,尤其不可能通过大规模、大面积的市场化出清来处理,因为这意味着大规模的城投融资爆雷,理论上国家不会允许这种情况的出现。
很多同行问我们值不值得再去赌一把国企、城投在当前经济背景下的带头大哥作用,包括继续就国企、城投在新基建、科创配套设施、城市更新等领域的项目投入资金。从大局观的角度来看,我们觉得确实还存在博弈的空间。
具体来看,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起的关税战、贸易战对中国的外贸、出口带来的压力和不确定性还在增加,而目前政策对消费、内需的刺激在效果方面却出现了边际递减,如果要保证GDP的增速以消化掉新增的就业人口(比如近两年每年1200余万的大学生),最核心的手段或许就只剩下投资拉动,而这方面央国企和城投平台肯定是主力军。
尽管如此,目前最让人看不懂的地方还是在于,金融等监管政策并未充分考虑地方发展经济方面必然的举债需求,而一边要化债一边还要快速解决存量的应付账款,这对于国企和城投来说两头根本无法兼顾。
鉴于上述原因,我们最近经常想着,在经济发展和债务化解两件事情之间,地方政府和城投平台是否能找到平衡点,又或者地方政府和中央之间是否能寻找到某种平衡和妥协,但就目前地方政府对化债优先的态度来看,似乎已难上加难。
还有一个比较大的争议在于,地方国企和城投平台关于新基建、科创配套设施、城市更新等的新一轮投资是否又会引起新一轮的低效甚至无效投资的问题,这个暂时无法看清。
新质生产力方向,对于AI和机器人这两个目前最火的赛道,金沙江创投朱啸虎最近在访谈中提及的观点很值得思考,以下截取一些他的发言内容:
“具身智能现在特别火,同时我觉得商业路径还是不清,尤其是人形机器人。我经常开玩笑说,现在是个人形机器人就会翻跟头,但商业化在哪里?以前最主要的市场需求是做研究,要么是高校,要么是你的竞争对手,今天又多了一个新客户——央企买回去做前台展示。但这种客户都不是我们喜欢的客户,我们喜欢的是可持续的,能够给客户创造价值的商业化,今天我觉得在这里面还看不太到。因为现在共识高度集中,估值上涨得非常快,这种变成了我们早期VC想回避的赛道。”
“一般来说,如果看不到商业化路径,共识又高度聚焦,我们一般就是在退出的时候了。确实我们天使基金在过去几年投过一些早期的具身智能项目,最近几个月我们都在退出这些项目。现在共识高度集中,是有退出机会的,但是商业化确实不清晰。我问这几个CEO,你们商业化可能的客户在哪里?我感觉他们说的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客户,谁会花十几万买一个机器人去干这些活?”
这次全国各个省市推出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基金能大有所为吗,目前来看还有待观察。
更多城投债、城投非标融资、基建、房地产、城市更新相关业务的交流和合作事宜,欢迎联系西政财富和西政资本。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