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京东引腾讯 永辉超市“腾笼换鸟”?

去京东引腾讯 永辉超市“腾笼换鸟”?
2017年12月08日 20:14 商业观察家

■ 撰文 | 李华

实名添加微信shangyegcj报名参加第二届新零售峰会

今天,市场传闻,腾讯拟入股永辉超市旗下超级物种业务。

从永辉超市的股权结构、业务方向,及市场格局看,《商业观察家》认为,永辉引入腾讯可能性比较大,但不会是传闻所说限于餐饮为主的超级物种业务,永辉与腾讯的合作将会基于线上线下整个业务体系。

整体来看,腾讯若与永辉超市达成合作,对于永辉超市,存在两个基础前提和两个业务方向。

前提一是保持张轩松、张轩宁兄弟(一致行动人)在永辉超市的大股东地位。二是,生鲜供应链能力,永辉超市要自主掌握,并能向外输出。

业务方向一方面则是能增强永辉超市的线上、技术能力。也就是把“永辉生活App”做起来。另一方面则是,流量合作,让消费者在线上能找到永辉。

/ 01/

“引腾讯”

一些市场人士告诉《商业观察家》,腾讯、永辉早前确有接触。但是否接近达成,还需以双方公告为准。

若永辉最终引入腾讯,对于双方合作形式。《商业观察家》认为既可能通过腾讯直接入股永辉方式(京东可能退出),也可能通过“曲线”入股永辉云创方式,来实现双方业务融合发展。

由于永辉超市张氏兄弟对永辉超市的持股比例并不高,仅29.21%,如果维持大股东地位基础上引入腾讯,在现有股权架构下的操作空间相对较小,可能需要其他股东“退出”(腾讯若小幅持股起不到战略合作、业务融合意义)。因此,通过永辉新创业务平台永辉云创为基础,做一个业务整合,也可能是一种更现实、更低成本的方式。是永辉未来的选择之一。

永辉云创主要为永辉超市独立成立的新创业务平台,包含永辉生活(生鲜便利店)、超级物种等新业务,和永辉线上业务。该业务体系中,重要的一块是线上业务——“永辉生活APP”。简单点说,永辉生活APP是可以与永辉超市的“存量”大卖场超市业务、生鲜供应链“连接”起来的。

因此,腾讯若入股永辉云创也将可能通过“永辉生活APP”与永辉超市存量业务产生业务融合。

那么,如果腾讯与永辉形成更深度合作,对于双方会有什么价值?

《商业观察家》认为,在四个层面,可能产生价值。

一、微信流量变现

微信现在拥有10亿活跃用户,大部分中国人(除去儿童与老人)已经是微信的用户了(未包含手Q数亿用户)。因此,大幅度投资去追逐线下流量可能不是微信首要考虑的。

微信当下要考虑的,是让这10亿活跃用户产生更好的经济收益。他可能需要更多流量变现平台和更具效率的变现方式。

实物商品领域由于市场容量大,无疑是非常好的变现领域。腾讯过去在线上实物商品领域投资了京东,在线下,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也有了更多的流量转化、变现工具和手段。

通过投资永辉,微信即可以更好变现,也有机会做成一个覆盖中国人日常生活场景的闭环。

因为永辉的优势是生鲜供应链,生鲜是每个人日常生活必须商品,生鲜目前的消费场景又主要是在线下(单纯线上因冷链配送成本较高,难以规模经营大众化生鲜品类)。生鲜还是急需求,消费者希望更快得到商品,所以基于门店发货的价值很大。

通过装入“生鲜”,微信就能更好成为一个“超级App”,消费者在微信上可以满足生活全场景需求了。通过微信支付、App、小程序等,微信可以掌握消费者生活场景全数据链,继而在腾讯的生态链实现更好的转化效果与消费使用闭环。

《商业观察家》也注意到,自2017年来,微信战略部曾与一些便利店企业、区域超市有过接触。

二、永辉有扩张能力

永辉目前正在做的是形成立体的门店网络与覆盖密度。

既有存量的大卖场超市(大店生鲜+体验),也有永辉生活(生鲜便利店)、超级物种(餐饮)等。

这一套体系得益于永辉的生鲜供应链能力,以及现有的开店物业储备,他们在未来都有很好的扩张复制能力。

永辉是线下较早介入生鲜供应链能力建设的企业,领先很多线下零售商几年。生鲜运营则是一门技术,有竞争门槛价值。

因此,永辉的成长能力是腾讯快速铺开业务的很好标的。永辉的立体门店网络能帮助腾讯形成市场覆盖密度(数据、线上线下生活场景密度覆盖),腾讯可以通过永辉来整合线下市场。

双方的合作,“冲突”也相对比较少,因为腾讯不大可能像京东那样去发展生鲜供应链能力,去做实物商品零售,去与永辉竞争。而更可能“依赖”永辉的生鲜供应链能力。

三、流量来源

腾讯的线上流量是永辉需要的。能让消费者在线上找到永辉。

如果永辉有线上线下两个获客来源,那么,永辉的获客成本将会更低,其成长速度将可能非常惊人。

比如,由于有线上获客来源,永辉可以支付更高物业租金去开店。

因此,下一步就看,微信与永辉的线上线下融合了、看双方数据的融合、看微信小程序的持续发展、看永辉生活App的成长等等。

四、技术架构

腾讯的技术能力也是永辉超市需要的。

腾讯可以帮助永辉搭建一套底层技术架构,提升云计算等能力,实现门店运营的更好数据化。通过技术提升门店运营效率、优化人力、会员运营分析能力、供应链效率,及帮助永辉做好“App”。

/ 02/

“去京东”

永辉超市董事长张轩松早前曾公开说,京东过去的入股(持股永辉10%)仅是一笔财务投资。

背后意思则是双方并没有深度业务融合。

因此,若此次腾讯与永辉达成合作,无论何种方式(直接入股还是“曲线”入股),其实际市场效果,某种程度都可以看作是,“淡化”京东的作为。

只是方式、步骤上,可能会进行有针对性设计。

《商业观察家》也曾询问许多市场一线人士对于京东与永辉合作的看法,有点出乎意料的是,大家都认为京东与永辉没有产生多大合作价值,而对于京东永辉合作的“未来”,永辉将可能采取“去京东”的操作,几乎是“共识性”的看法。

理由主要有两点:

一、竞争冲突

京东入股永辉超市后,成立了生鲜事业部,独立发展自有生鲜运营能力。

永辉超市的战略方向是,生鲜供应链是要自己掌控的。

可以通过这套生鲜供应链能力“输出”市场、掌控市场。

从永辉超市董事长张轩松过去的公开发言看,永辉超市是要独立做平台的,生鲜供应链能力则是永辉最主要的“抓手”,是永辉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当京东决定自己发展生鲜业务时,双方的融合空间就少了非常重要的一块。

而如果没有在核心业务层面进行融合,随着京东的持续发展,在2017年,双方的市场竞争就表现得更明显了。

2017年,中国商超零售市场出现了价格战,永辉超市董事长张轩松曾公开抱怨,线上很多商超商品是“倾销”行为,因为按售价看,可能是没有利润的。

二、沃尔玛

京东入股永辉超市后,沃尔玛随后却入股了京东。

这让双方合作更复杂化了。

因为从线下业务看,沃尔玛与永辉超市的市场重合度很高。

举个简单例子,在都有业务布局的城市,通常,沃尔玛开新店看中的物业,大润发不一定会“要”,但永辉超市一般都会“要”。

沃尔玛、永辉超市的市场定位、店型、经营品类等都相对更类似,且都为全国性布局的零售商。

加上,永辉超市未能持股京东,无法获益于京东的成长。双方业务的打通和融合是相对比较难的。

而京东、沃尔玛的融合则相对更容易。双方到目前已经打通了会员(山姆会员店),并进行了供应链的一些融合。其中原因包括,沃尔玛的全球供应链能力是京东短时间难以独立自主发展的,沃尔玛拥有很多差异化的自有品牌商品。沃尔玛也是全球零售业最大的“金主”之一。沃尔玛全球最重要的市场——美国市场正受到亚马逊的挑战,京东可以成为非常好的“模拟”研究对象等等。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