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不只是发现了深山与城镇季节物候的差异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不只是发现了深山与城镇季节物候的差异
2019年03月29日 23:20 丁启阵

【古典诗词,新鲜解读】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不只是发现了深山与城镇季节物候的差异

丁启阵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1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当年白居易四十六岁,正在江州司马任上。

白居易于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任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四月试才识兼茂明与体用科及第,授盩庢县(今西安周至县)县尉。然后,集贤校理,翰林学士,左拾遗,京兆府尹参军。丁母忧三年期满,回到长安,授太子左赞善大夫。仕途不可谓不顺利。但是,元和十年(815),时任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触犯权贵利益。先是被斥为越职言事,接着又因其作过《赏花》、《新井》等诗,联系到他母亲因看花而坠井身亡,遭罗织有害名教的罪名。当年即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白居易《琵琶行》诗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等诗句,感慨良多。可以想象,这次遭贬,对白居易的打击是很大的。

2

白居易集中有《游大林寺序》一文,对当时游览的相关情况有比较详细的描述,对了解、理解这首诗有参考价值,现照录如下:

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广平宋郁、安定梁必复、范阳张时、东林寺沙门法演、智满、士坚、利辩、道深、道建、神照、云皋、恩慈、寂然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宏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诗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

所谓“口号绝句”,当即这首《大林寺桃花》。

3

诗的好处,主要在于表现了发现“山寺”与“人间”季节物候差异时的喜悦之情。诗的前两句,单独来看,可算是一种发现:发现了高山跟平地在季节物候上的时间先后差异。这种差异,一般人都能注意到,生活中肯定也有不少人曾经亲身见识过。见识到这种差异,普通人当然也会觉得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事后说起来也是一次愉快的经历。但是,从来没有人像白居易这样,用诗歌的语言,巧妙地把这种愉快的经历表现出来——白居易用简洁准确的诗句道出了人们想说而说不出来的意思。普通人遇到这种情况,要么是一笑了之,并不深究;要么用海拔、气温、光照之类科学名词去解释,显示一下自己的科学精神。而白居易不然,他用诗人的方式加以表现: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意思是,他终于解开了自己心中积压了几十年的谜团,解开了千古诗人心中共同的谜团:人间的春天,其归去之地是山林深处,是偏僻寺院。

白居易这首诗当然不会只是简单道出季节物候差异的奥秘,而有其寓意、深意。比如说,他在发泄自己内心对“人间”的失望和厌倦之情,在对山林古寺给予自己心灵的慰藉表示谢意。

2019-03-28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