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易经第十二卦;乾上坤下,天地否;否:不通顺、坏,恶

否:易经第十二卦;乾上坤下,天地否;否:不通顺、坏,恶
2018年12月10日 11:37 鱼眼世界jacky

我介绍《周易·易经》六十四卦内容仅是介绍卦象以及卦名命名原则,卦辞爻辞的翻译,不涉及儒家或各家学说赋予的内涵,不涉及占卜预测及玄学内容。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六三:包羞。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否卦:乾上坤下,天地否。乾,为天为阳;坤,为地为阴。清轻之气属阳,上浮,为天;浊重之气属阴,下沉,为地。否卦:乾阳(天气)在上,坤阴(地气)在下,阳气轻在上,阴气重在下,意味着阴阳之气不会相通、不会交融;阴阳不通气。天地阴阳之气无法交流融合,则万物闭塞不通。《周易·易传·象辞》:“天地不交,否”,《彖辞》:“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天地不交,阴阳不通,则万物凋零,万事不顺。天地不交,万物闭塞。

否:不通顺、不通畅、闭塞、阻隔不通,不好,坏,恶 。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否:否像是坏人(行为不正的人),不利于君子守持正道。大的去小的来。

之:犹是,就像,像是。

匪:行为不正,坏人。

贞:正,正道。易经中“贞”有三种字义:1、占、卜,问卦;2、正、正道;3、定、安定。根据卦象,卦爻辞内容确定“贞”属哪种意涵。

释义:否卦:大往小来,大的出去小的回来;故否卦主“定、静、不动”。否:闭塞、不通顺;不通顺时 “安定”、“不动”为吉。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初爻、阴爻:拔茅草,(草的根相连)连带牵出了其同类。安定吉,亨通、顺利。

贞:定,安定。

释义:初爻是地位,地下;拔草时,拔一棵草连带着同类的另外几棵草一起拔了出来,不有所行动的话会吉利、亨通。

泰卦、否卦的初爻爻辞相同,但泰卦爻象是“征吉”,否卦爻象是“贞吉”。“征”:出行、外出,为“动”;“贞”:定、安定,为“不动”;泰卦初爻为阳爻,“阳”主“动”,阳为动;否卦初爻为阴爻,“阴”主“静、不动”,阴为静。泰卦卦辞卦象是“小往大来”,否卦卦辞卦象是“大往小来”;故泰卦讲求的“动”,“动”则“小往大来”;否卦讲求的“定、不动”,“动”则“大往小来”,“不动”则不会有损失,“大”则还在。综上:泰卦初爻为阳,爻象为“征吉” ;否卦初爻为阴,爻象为“贞吉”。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二爻、阴爻:厨房里有(祭祀后的)牲体,(这种事情)对平民百姓(来说)是吉利的、好事,对贵族(来说)是不好的、是坏事,(大人、小人区别看待)亨通、顺利。

包:通“庖”【páo】,厨房的意思。

承:通“脀”【zhēng】,已盛牲体的俎,装有(祭祀时用的)牲体的俎。俎【zǔ】: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

小人:平民百姓;大人:王、公、贵族、各地的诸侯等掌权、有权力的人

释义:二爻是地位,地上;祭祀用的牲体(肉),小人吃是好事,大人吃是坏事、恶事。祭祀是祈求上天赐福,祈求万事亨通、生活富足。祭祀后的祭品,平民可以吃,可视为上天对平民祭祀的赏赐、祝福,平民日常生活困苦,祭品都非常丰盛,平民吃祭品可以改善生活,算是上天即时的赐福。大人掌权,生活富足;大人吃祭祀后的祭品,可视为对上天的不敬,这是非常恶劣的事。(在地上行事)大人、小人各按其事,各按其职,各守其责,各守本分,则万事亨通、顺利。(周礼规定平民是不可以吃肉的,只有贵族可以;孟子在《孟子》书中讲到孟子认为的理想社会是百姓在七十岁的时候可以有肉吃,可以随便吃肉。)

智能搜图

对于同一件事,因为身份的不同要有区别对待,不可一律同等看待;即看问题要多角度、多面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一成不变,这样万物万事才会亨通、顺利。

六三:包羞。

三爻、阴爻:厨房里有进献的贡品。

包:通“庖”【páo】,厨房的意思。

羞:进献。《说文解字》:“羞,进献也。从羊,羊所进也。”

释义:三爻是人位、小人位,平民位;否卦,卦象是不顺、不好;故三爻的爻象是小人(平民)把进贡给上天、大人的贡品(牛羊等)给吃了,这样是恶劣的事情。包羞:厨房里有进贡给大人的贡品(牛羊等),即把贡品给吃了;爻象为小人吃贡品为否,此为恶。(祭祀的贡品应该先祭祀,祭祀结束后,小人才可以吃贡品;还没有祭祀便把贡品吃了,对小人来说这是恶劣的事。)

古代把礼制规定的食肉的统治者称为“肉食者”。《礼记·王制》:“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

周代礼制

古代统治者对食肉有严格的限制。周代礼制规定,天子食用牛;诸侯平时食用羊,朔月(每月初一)才能食用牛;大夫平时食用猪、犬,朔月才能食用羊。当时帝王及贵族在每月初一所备食物,较平日丰盛,叫做“朔食”,食物规格也提高一等。此外,在祭祀或天子、诸侯举办宴会时,大夫才得以食用牛。

由于当时生产力的低下,统治阶级残酷剥削,所以一般老百姓是不容易吃到肉的。孟子给齐宣王描绘的“王道乐土”的理想图景中是这样说的:“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见《孟子·梁惠王上》)这是实现了美好的理想社会,老百姓中到七十岁的老人都可以吃上肉了,年轻人就更不用说了。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四爻、阳爻:听天有命,(是正确的)没有过错,天命匹配、附着福祉(即天命与福祉相匹配,相互附着在一起)。

有命:听天有命,按照上天的安排行事。有命,有三种词义:1、天命。有,助词。《诗经·大雅·大明》:“天监在下,有命既集。”2、天命所归之人;古代称天子。《尚书·商书·伊训》:“于其子孙弗率,皇天降灾,假手于我有命。”《尚书·商书·咸有一德》:“皇天不保,监于万方,启迪有命。”3、由命运主宰,既定的命运。《论语·颜渊》:“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畴:匹、匹配,相等。“畴其爵禄”,俸禄与爵位匹配、相等。

离:通“丽”,附丽,附着。《诗经·小雅·渐渐之石》:“月离于毕,俾滂沱也。”

祉:【zhǐ】,福、福气、福祉。

释义:四爻是人位、大人位,贵族位。爻义:贵贱、贫富有天命,由天决定,诸侯、贵族要按天命行事,守本分,不要有妄想,犯上作乱。天命和上天的祝福、福祉是相互结合在一起的;无天命妄想居高位(夺高位),是不会有上天的福祉、祝福的(即无福享受),事情必将不顺、不会成功,会失败。大人按天命行事,会有福祉,不然便会不顺,无福享受。

此爻隐含的是周朝(西周)建国初期的“三监之乱”(又称管蔡之乱或武庚之乱)。周武王灭商后的第二年病逝,儿子周成王姬诵即位,成王年幼,由周公旦摄政代行王事。周公旦摄政,引起管叔、蔡叔及其群弟的疑忌,武庚见机拉拢发动叛乱。(武王的弟弟中管叔最长,按照兄终弟及的惯例,他最有资格摄政,因此武王的遗命被他认为是遭到了周公的篡改,加之周公制定的礼制严格限制诸侯势力,引起了武王群弟的不满和猜忌。)管、蔡与武庚联合作乱后,周公东征,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废霍叔为庶民,平定了三监之乱 。三监之乱后加强了周王朝的统治,此后迎来了稳定发展时期的“成康盛世”。

三监:周人取得了政权后,根据当时人们“灭国不绝祀”的原则,保留殷人的祭祀。周武王把商纣王之子武庚封在殷商故都。并将商的王畿分为卫、鄘、邶3个封区,分别由武王弟管叔(东卫管叔鲜)、蔡叔(南鄘蔡叔度)、霍叔(北邶霍叔处)去统治,以监视武庚和殷商遗民以防其造反,史称“三监”。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五爻、阳爻:否休止(即停止逆天而行,顺天行事),大人吉。否灭亡否灭亡(即顺天行事,天地通顺,万事通顺),像是系在桑树的根上,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指国家安定,昌盛)

休:休息、休止、停止。

其:它,指否。亡:灭亡、逃亡。

其亡:“否”灭亡、逃亡,指“否”的状态结束。对照前后爻辞(九五爻、上九爻),“其亡”前文是“休否”,后文是“倾否”(否倾覆,即否翻转、转化,变为泰),故“其亡”中的“其”是“否”,“其亡”的意思是“否”状态将终止、灭亡。

苞桑:桑树的根;比喻根深蒂固(也写作:根深柢固),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释义:五爻是天位;此爻爻辞是呼应、顺应四爻的爻辞;大人(贵族)各按天命、各守本分,不逆天行事,天下通顺、安定,大人吉;天下安定,国家昌盛富强。大人若逆天而行,妄想夺高位,便会大人凶。像三监之乱,武庚、管叔死亡,蔡叔流放,霍叔废为庶民。此爻的意思是三监之乱后,政通人和,大人各按天命、各守本分,天下就此通顺安定,迎来稳定发展的“成康盛世”。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上爻、阳爻:不通顺、闭塞终结,先是不通顺、闭塞,最后有喜事(否极泰来)。

倾:倾覆,终结。否:不通顺,闭塞,不好,坏。

倾否:否倾覆,即不通顺、闭塞终结、结束,变为通顺、通畅,好。

释义:六爻是天之上,高过天;物极必反,泰极否来,否极泰来。倾否即是否极泰来之时,先是閉塞不通,但马上会否极泰来,喜事來临。《周易·易传·象辞》:“否终则倾,何可长也。”

以上,便是我对《周易·易经》否卦的释义

下节 需卦:坎上乾下,水天需。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