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屯卦“乘马班如”千年来的误解,此为娶亲的景象,非盘桓不进

易经屯卦“乘马班如”千年来的误解,此为娶亲的景象,非盘桓不进
2019年01月18日 17:07 鱼眼世界jacky

“屯”是继乾坤而来的第三卦;乾坤两卦是阴阳分,天地开,人存天地分男女;屯卦为开天辟地之后阴阳始交而万物生,阴阳交则男女合(男女婚媾);故屯卦爻辞讲的是婚姻、男女婚媾;之后蒙卦则讲婚媾之后生子的教育问题,《周易·易传·序卦传》:“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物之稚也。”

在《周易·易经》屯卦的爻辞中“乘马班如”先后出现三次(六二、六四、上六爻),自孔子作《易传》解释为“乘马盘桓不进、徘徊不前”之义后,千年以来都照此解屯卦的爻辞,直到近代才有儒学学者解释为“抢亲”的景象,并以流传至今的一些少数民族抢亲的婚俗作为例证。

我个人认为近代学者解释为“抢亲”的婚俗也不准确。要了解“乘马班如”的本义,我们需清楚西周建立之初的社会风貌和社会礼法制度,才可以准确的理解《周易·易经》的卦爻辞的本义,我在讲“讼卦”时讲到《周易·易经》的卦爻辞除本身是占卜、预测之用外,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周公(周公旦)的治国思想、治国理念。

一、周公之礼,婚义七礼。

西周初年,世风日下,民间婚俗混乱不堪。为明德新民,整饬民风,周公亲自制定礼仪教民。周公格外重视婚礼,从婚礼入手,把男女从说亲到嫁娶成婚,分为了七个环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敦伦七个环节,并且对每个环节都进行了细化,作了具体细致的规定,这些合称“婚义七礼”或“士婚义七礼”。

春秋时期,孔子重修礼典,将“敦伦”一节删掉,成为现今我们熟知的中国传统婚姻习俗礼仪“三书六礼”。“三书”指在“六礼”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包括聘书礼书迎书。“六礼”是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个结婚过程。“六礼”即六个礼法,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PS:下文会介绍“三书六礼”的详细内容及过程,此处暂不详述。)

二、西周时期兵制,乘马制度。

西周的兵制采用兵农合一,军政合一,寓兵于农的形式,即“乘马制度”。“每乘马”有车一乘,马四匹,牛十二头,人一百。(PS:下文会介绍“乘马制度”的详细内容,此处暂不详述。)

三、汉字的演化历史。

汉字经过漫长的演化历史(我在我以前的文章讲到过演化历史的过程,此处不再作介绍),每个演化过程又赋予汉字新的含义,故我们要弄懂易经卦爻辞的本义,对应汉字的含义我们要限定在西周及之前,即春秋战国以前的字义,此后赋予“字”的新的字义不取。举例:讲“否卦”时我讲到“羞”字。“羞”在春秋前写作“羊”+“手”,义为“进献”,进献羊之义;“羊”古人认为是吉祥之物且美味,故又引申为“美味”、“珍味”之义;春秋时及之后写作“羊”+“丑”,除具有以前的字义外,又赋予了新的字义,“耻辱”、“羞耻”之义;故解爻辞时我们应该只取“进献”和“美味”之义。爻辞中的“匪”也是,下文会详细介绍。(PS:下文会详细介绍爻辞中每个字的字义,此处暂不详述。)

了解以上内容后我们来看看屯卦中“乘马班如”的含义。

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此爻讲的是:屯难就是前方艰难,掉转方向回来。一大队人马整齐排列行进,这不是强寇,而是去取亲的;女子(女方娘家)贞正守礼遵礼(礼:婚义七礼),不许嫁(男方夫家没有按照礼仪进行“纳采、问名、纳吉”等,男方夫家不守礼),(男方夫家遵礼)经过长时间齐全准备后,(女方娘家)才许嫁(男方夫家)。(PS:此爻讲的是聘书及之前环节。)

PS:“大有卦”时我讲过,西周时期车有“大车”“小车”两大类,“大车”拉的车,用以载物拉货。“小车”拉的车,用以载人、坐人,分别有一匹马、两匹马、四匹马拉的车之分(下文会详细介绍,此处暂不详述。)。

《诗经》关于婚嫁的诗中几乎都提到“马”。《国风·周南·汉广》“之子于归,言秣其马。之子于归,言秣其驹。”大意为:有朝“游女”来嫁我,先把马儿喂喂饱;“游女”有朝来嫁我,喂饱驹儿把车拉;《国风·豳风·东山》“之子于归,皇驳其马。” 大意为:女子出嫁时,黄白色花马去迎娶;等等还有其他诗句。关于求亲、迎亲都与马有关,那是因为要显示男方夫家的重视程度以及实力、财力。求亲、迎亲不可能走路去,也不可能作牛车去(牛车是载物拉货的),故只能用马车,马车分一匹、两匹、四匹马拉的车,乘车是四匹马拉的车,用乘车可以显示出男方的实力、财力。《诗经》中描写诸侯娶亲、嫁女用的都是四匹毛色相同的骏马拉车;《国风·卫风·硕人》“四牡有骄,朱幩镳镳。”描述的是卫庄公娶齐庄公的女儿庄姜的场景,大意为:看那四马多雄健,红绸系在马嚼上。即使现今娶亲迎亲的时候,有的用加长的林肯车迎亲,最起码也用宝马、奔驰、奥迪等高端车去接亲、迎新娘。古往今来,盖莫如是。

乘马班如:讲的是一大队人马整齐排列行进的样子,形容的是“求亲、迎亲”声势浩大的情景。

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讲的是取亲婚媾要遵守周礼的婚义七礼,男女婚媾必须双方父母同意且要有媒婆说亲,按照纳采、问名、纳吉等礼仪规定进行。《诗经》也有描述,《国风·齐风·南山》“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国风·卫风·氓》“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国风·豳风·伐柯》“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此爻讲的是:一大队人马整齐排列行进,这是(男方夫家)前往(女方娘家)请求婚媾(定亲),(因为男方夫家是按照婚义七礼的纳征、请期之礼进行的,故)前往,吉,没有什么不利的。(PS:此爻讲的是礼书及之后环节。)

此爻讲的是男方夫家前往女方娘家送聘礼,并请求定下迎亲的日期,这是定亲的场景。《诗经》也有描述男方送聘礼的场景。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此爻有进行省略,此爻的全文应该是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匪寇,婚媾。讲的是:一大队人马整齐排列行进,(女子与女方娘家)无声痛苦、泪流不断地景象,这不是强寇,而是(男方夫家)迎亲,(女方娘家)送亲、哭嫁的场景。(PS:此爻讲的是迎书及之后环节。)

此爻讲的是男方夫家前往女方娘家迎亲、接新娘,女方娘家送亲,女子与家人拜别、哭泣的场景,哭嫁也是婚媾中的一环。 《诗经》中也有描写女方娘家送亲,哭泣的场景;《国风·邶风·燕燕》“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大意为:妹子今日远嫁,相送郊野路旁;瞻望不见人影,泪流纷如雨降。妹子今日远嫁,相送不嫌路长;瞻望不见人影,伫立满面泪淌。即便现今女方嫁女在一些地区或少数民族还有女子出嫁时的哭嫁习俗;即使没有哭嫁的习俗,女子在离别父母,前往夫家时,也会与父母哭别,以感谢、答谢父母养育之恩等。

邅【zhān】,本义:转,改变方向。屈原《九歌·湘君》“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意思是:驾起龙舟向北航行,掉转船头抵达洞庭。

乘马,讲的是一大队人马。长久以来一直解释为“骑马”,我个人认为这是不了解西周时期的社会制度。“乘(shèng)马”是西周以及后来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制,即“乘马”制度。春秋时期的千乘之国,指拥有许多兵马的国家,即诸侯国。我在讲“讼卦”时讲到西周的兵制采用兵农合一,军政合一,寓兵于农的形式。国人当兵打仗,野人供应粮草和提供运输,常备兵很少。关于“乘马”制度《周礼》中略有涉及。西周时期的“乘马”制度: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十六井也,有戎马一匹,牛三头。四丘为甸。甸,六十四井也,有戎马四匹,兵车一乘,牛十二头,甲士三人,卒七十二人,干戈具备,是谓乘马之法。(PS:战时,会有二十五个野人提供运输任务;总共一百人。)

班,本义:分割玉。金文字形:中间是刀,左右是玉,象用刀割玉;《说文解字》:“班,分瑞玉。”就是说:把一块美玉分成两半就叫“班”。进而引申为“分发”;《尚书•舜典》“班瑞于群后。”大意是:把(作为凭证的)玉分发给诸侯。诸侯爵位有大小,由此进一步引申为“等级”、“排列”;现在所说的“班级”中的“班”就是从“排列”之义引申出来的。《后汉书•志•五行一》“车班班,入河间。”大意是:言上(汉桓帝)将崩,乘舆班班入河间迎灵帝也。班班:络绎不绝貌,盛多貌;也是从“排列”之义引申出来的。

匪:假借为“非”,表示否定。匪,直到明清时期才有现今大家熟知的“强盗,抢劫财物的坏人”之义;之前是没有此义的。

婚媾,结婚。婚,因为古时黄昏迎亲,故“昏”亦兼表字义;本义:妇家。《说文解字》:“婚,妇家也。礼,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故曰婚。婚,妇家也。”(王筠句读:“下文:姻,婿家也。”)。媾,本义:交互为婚姻,亲上结亲。

贞:正、贞正。意为贞正守礼。易经中“贞”有三种字义:1、占、卜,问卦;2、正、正道、贞正;3、定、固、安定、固定、贞定、贞固。因《易经》本身便是占卜、预测之书,故“贞”在卦爻辞中不会再有“占、卜,问卦”之义。根据卦象,卦爻辞内容确定“贞”属第二种或第三种意涵。

字,本义:生孩子。引申为:女子许嫁或嫁人。字人(女子嫁人);待字闺中。

十年:虚数,表示时间长久,准备齐全。十:表示多,久,齐全,完备。《诗经·豳风·东山》“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年:泛指时间。

求:请求,谋求,追求。

往:前往。

泣血:无声痛哭,泪如血涌。《礼记·檀弓上》“高子皋之执亲之丧也,泣血三年,未尝见齿,君子以为难。”东汉·郑玄注:“言泣无声如血出。”

涟:泪流不断的样子。《诗经·魏风·氓》“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PS1:先秦时期车,大体可以分为“大车”“小车”两大类,“大车”系指用牛驾驶的车,车厢大,主要是拉物品用,普通百姓也偶尔坐坐。“小车”是指由马驾驶的车,和用牛驾的大车相比车厢较小,两匹马或者四匹马拉动着快速行进。同时,马脖子上的铃铛还不住的发出有节奏的响声,很是气派。这种车除贵族们乘坐外,还用于战争,所以也称“戎车”( 同人卦:九三,伏戎于莽;戎指的就是戎车)。春秋战国时期,战车数量的多少成为一个国家强弱的标志。

东汉末年起,由于马匹奇缺,并且与马车相比牛车车厢较大,坐牛车既有车篷,又对车厢加以围挡,人坐在里面,别人看不见,可以自由坐卧。于是一改以前对牛车的轻视,牛车逐渐成为官员、贵族乃至皇帝的代步工具。

PS2:三书六礼:《仪礼》载:“昏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由此可见,这传统婚俗始创于西周时期。

三书”是结婚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可以说是古时保障婚姻的有效文字记录。分别指:

聘书即订亲之文书。在纳吉(男女订立婚约)时,男家交予女家之书柬。

礼书即在过大礼时所用的文书,列明过大礼的物品和数量。

迎书即迎娶新娘之文书。是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男方送给女方的文书。

六礼”是结婚过程的六个礼法,分别指:

纳采:“六礼中的第一礼。男方欲与女方结亲,男家遣媒妁往女家提亲,送礼求婚。得到应允后,再请媒妁正式向女家纳“采择之礼”。初议后,若女方有意,则男方派媒人正式向女家求婚,并携带一定礼物,故称纳采。

问名:“六礼”中第二礼。男家行纳采礼后即女方家长接纳提亲后,女家将女儿的年庚八字带返男家,以便男家卜问,决定成婚与否,吉凶如何。

纳吉(又称过文定):“六礼”中第三礼。当接收庚帖后,便会将庚帖置于神前或祖先案上请示吉凶,以肯定双方年庚八字没有相冲相克。当得知双方并没有相冲相克之征象后,婚事已初步议定。

纳征(又称过大礼):“六礼”中第四礼,亦称“纳成”。即男家纳吉往女家送聘礼,经此仪礼婚约完全成立。男家把聘书、聘金、礼书、礼金送到女方家中;此时,女家需回礼。

请期(又称乞日):“六礼”中第五礼。即男家择定合婚的良辰吉日,并征求女家的同意。

亲迎(或迎亲):“六礼”中第六礼。在结婚吉日,穿着礼服的新郎会偕同媒人、亲友亲自往女家迎娶新娘。新郎在到女家前需到女家的祖庙行拜见礼,之后才将新娘接到男家。在男家完成拜天、地、祖先的仪式后,便送入洞房。

《周易》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蕴含着周朝统治者的治国理念,因此我们在读《周易》卦爻时如果结合西周时期的社会制度、礼法制度和历史事实,才可以真正的理解《周易》卦爻辞的本义。

过几天发布易经-屯卦完整的卦爻辞释义,有兴趣的请关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