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周易》与阴阳五行、天地人三才、龙、玄黄之间的关系

不可不知:《周易》与阴阳五行、天地人三才、龙、玄黄之间的关系
2019年03月09日 16:19 鱼眼世界jacky

关于上一章节内容的补充说明:自《易传》起,古人释:元亨利贞,大都一字一逗,认为代表了乾卦的四种基本性质,往往引申为四季、四德等等,各家之言不一而足。但近代通过对甲骨文和其它出土文献的进一步研究,学术界基本共识,将此四字重新点逗为“元亨,利贞”,是“大吉,利正”的意思。

准确理解乾卦“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和 坤卦“用六:利永贞”的本义和内涵,我们需了解以下几项基本事实:

一、阴阳五行 与《周易》:

早期的中华哲学文化,有阴阳学说,并没有五行学说,更没有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

阴阳观念、阴阳学说早在夏朝之前就已形成,《易经》八卦中阴爻和阳爻最早出现在夏朝的《连山易》。阴阳学说认为阴阳两种相反的气是天地万物的泉源。阴阳相合,万物生长,在天形成风、云、雷、雨等各种自然气象,在地形成河海、山川等大地形体,在方位则是东、西、南、北四方,在气候则为春、夏、秋、冬四季等等。

早期的阴阳学说是相对朴素的哲学观念,认为任何事物都可以一分为二,即为阴阳。直到阴阳五行学说成形后,阴阳概念才发扬光大、无所不包。

战国末期,齐国人邹衍(约公元前324年~公元前250年),创立五行学说,开创阴阳五行家学派,成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之一。

《周易》成书于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初年,属于早期的阴阳学说观念,故在解读《易》的本义时,卦爻辞之间并无五行观念,爻和爻之间的关系也没有现今的“乘、承、比应”等各种关系。

《易传》成书于战国末期,书中含有大量的阴阳五行观念,故用《易传》辅助解读《易经》时,可做参考不可全然接纳。

二、天地人三才 与《周易》:

解读《周易》的本义和内涵,借用的是早期的阴阳学说和与其同时间形成的“天、地、人”三才观念,“天”在上,“地”在下,“人”居中。

《易经》分卦象、卦辞、爻辞。爻辞含在六爻之中,其中“初爻、二爻”在下为“地”,“三爻、四爻”居中为“人”,“五爻、上爻”在上为“天”。

“地”:1、初爻居下;初爻居“地”下表示该卦的初萌,孕育时期;卦象成形前的时期,或卦象即将显露前的时期。2、二爻居上;二爻居“地”上表示该卦已成形并显现,世道已经进入卦象预示的状态。

“人”:1、三爻居下;三爻居“人”下,代指“小人”。显示“小人”处于卦象显示的世道中的行为处事。2、四爻居上;四爻居“人”上,代指“诸侯”。显示“诸侯”处于卦象显示的世道中的行为处事。(《易经》中小人:指的是平民百姓,中性词,无贬义。“诸侯”:指的是王公大臣及贵族。)

“天”:1、五爻居下;五爻居“天”下,代指“天子”。显示“天子”处于卦象显示的世道中的行为处事。2、上爻居上;上爻居“天”上,代指“上天”。显示卦象的最终状态或物极已反时的情况

三、龙 与《周易》:

“龙”最初是古人信仰崇拜的图腾,龙是吉祥的象征,用以避祸驱邪“龙”的原型来自“蛇”,龙初形时期的习性与“蛇”类似,但龙与蛇最大的不同在于龙可以翱翔于天,蛇则不可以,最简单的讲最开始的龙是类似有羽翼的蛇。现今出土的文物,西周时期有大量身负羽翼龙纹的器皿,龙在先秦时期的纹饰中也有羽翼。汉朝开始龙的形象开始演变且复杂化、神秘化。(乾卦:九五,飞龙在天

早期“龙”的习性与蛇类似,时刻随着情况的不同而不断变更自身。蛇时而蜇伏时而显现;蛇不断地蜕皮以适应自身的成长。蛇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当环境温度低于15℃时,蛇会进入冬眠状态(冬眠可分为入眠、深眠和出眠3个阶段)。(龙蜇伏称为潜龙。乾卦:初九,潜龙,勿用

体现“龙”“蛇”多变的古文,例:《庄子·山木》:“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管子·枢言》:“一龙一蛇,一日五化之谓周。”《后汉书·冯衍传》:“一龙一蛇,与道翱翔,与时变化,夫岂守一节哉?”。《三国演义·煮酒论英雄》: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讲的都是早期的“龙”形象和习性,随着情况的不同而不断变更自身,以适应周边及自身的状况。

关于“龙”的形象早期并非皇家专属,民间也可以使用龙形象,此时龙并不等同于皇帝。

元朝时期,规定“龙”的形象由皇帝专用,王公大臣、民间只能用蟒,龙是五爪两角,蟒是四爪或三爪。由此以后龙等同于皇帝,龙与皇帝画上了等号。

故,解读《周易》的本义和内涵时,“龙”要理解为:龙是吉祥的象征,用以避祸驱邪。“龙”会随着情况的不同而不断变更自身,以适应周边及自身的状况。

四、玄色、黄色 与《周易》:

天地玄黄,天玄地黄;玄:是天的颜色,黄:是地的颜色。

玄色:天的颜色,周代玄多用于指天,颜色基本固定在蓝色色域;到了汉代,玄被重新定义认为天的本色是日已落,月亮未出时的颜色(基本为红黑色)。

黄色:地、大地的颜色。

黄色在《周易》中代表大地,象征着谦和、博爱、包容、广大等一切大地的属性。

黄色早期并不是皇帝、皇家的专用颜色。崇尚黑色,周朝崇尚红色,秦朝崇尚黑,汉朝崇尚红。

隋朝时期隋文帝的朝服第一次采用黄色,其后长期以黄色为最高贵。

唐高祖李渊武德年间,下令臣民不得僭服黄色,规定黄色为皇帝服饰的专用色彩,此后黄色成为皇帝、皇家的专用色。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陈桥兵变称帝,登皇帝位,进一步加深黄袍为皇袍的形象。

故,解读《周易》的本义和内涵时,“黄色”要理解为:黄色代表大地,象征着谦和、博爱、包容、广大等一切大地的属性。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