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研究观点:行业总量视角看发展

医药研究观点:行业总量视角看发展
2022年04月01日 08:00 兴证资产管理

核心观点:

1、从行业历史复盘看,决定医药行业行情的因素主要在于需求端,而非供给端,需求端最重要的为医保,因此医药行业高度政策敏感。

2、从医保的来源和支出端看,人口结构老龄化会减少医保的流入,增加医保的支出,若在政府投入不变的情况下,支出端面临持续的节流压力。

3、行业再次加速发展需要新的需求支持,如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新增海外需求。

1

医药历史行情复盘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年3月27日

第一阶段,2000-2009年:

2009年之前,中国医药行业尚不成熟,影响主要来自行业外部,包括加入WTO、股权分置改革、牛市、金融危机等,医药指数与万得全A走势类似,未表现明显的独立行情。

第二阶段,2009-2015年:

2009年国务院出台医改意见,明确提出完善医疗保障制度,财政医疗支出由2009年的1900亿元增加至2016年的6220亿元,支付端扩容加速了医药收入和利润的增长,销售能力强的中药和辅助用药公司获得较好的表现,同时2009年医改明确鼓励和支持社会办医,医疗服务市场表现较好。

第三阶段,2015-2018年:

供给端正本清源,内部结构性调整,由中药、辅助用药转为疗效确切的仿制药,开始推进一致性评价、创新药优先审评等,创新药发轫。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年3月27日

第四阶段,2019-2021H1:

集采政策陆续落地短期影响行业估值,但初期尚未影响到头部公司,创新药政策红利释放,需求侧尚未进行支付控制,头部医药企业享受双击;产业和资本对创新药的追捧增加CXO公司的需求,业绩和估值获得双重提升;疫情进一步提升医药行业热度,估值持续提升,2021H1的拉升更像是惯性下的强弩之末。

第五阶段,2021H2至今:

头部公司仿制药和创新药受到政策双重打压,一方面仿制药集采的滞后影响开始显现,另一方面,医保控费的工具箱逐渐完善,DRG/DIP+集采+创新品种谈判的组合拳对需求总量会有有效限制,同时国际化尚未有明确的进展出现,叠加相对较高估值,行业的调整压力较大。

历史复盘总结:

1、医药行业产能行情核心在于需求端,而目前需求端最大的拉动方为政府和医保,政府卫生支出和医保支付政策变化会极大影响总需求,政策影响力巨大。

2、需求端的增加可以通过总量的方式,例如2009年开始的医保基金全面扩容,也可以通过结构性调整的方式,如2018年以后总量的增速并不快,而结构上发生腾笼换鸟。

3、展望未来需求端可能会有新的补充,国内需求端商业保险的扩容,国际化进展后海外需求端的扩容

4、医药制造业的业绩变化与政府预算卫生支出的相关性最高,截至当前,政府仍然发挥了最大的杠杆作用,是行业增速的最大拉动力量。

5、供给端的影响相对没那么重要,狭义的医药市场天然不利于垄断地位的维持,而有利于挑战者的横空出世,美国医药市场出现了较为稳定的big pharma格局,主要是百年老店把控了临床开发和销售渠道,成为通道类公司,中国目前远未到这个时期,市场格局仍在不断变化,不存在明确的“老大哥”。

2

医药行业总量框架分析

数据来源:兴证资管,截至2022年3月27日

卫生总费用即为中国国内医药行业的总体市场规模。在来源方面,社会卫生支出占比最高。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份额最大,占比超过22%,该项收入与就业人数直接相关;从需求方面看,药品总费用占比超过24%,占比相对最高,如果后续考虑控费,药品可能会首当其冲。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截至2021年5月31日。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截至2021年5月31日。

人口老龄化已经是众所周知的问题,从新出生人口的分布看,1960年左右的婴儿潮到今年陆续开始进入退休年龄,从职工医保的贡献方变为消费方,而新增的医保贡献方,即20岁左右的青壮年人群占比则在下滑,此消彼长下,城镇职工医保收入和支出的结余预计会逐渐减小。

数据来源:兴证资管,截至2020年12月31日。
数据来源:兴证资管

从占比的情况看,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逐渐下降,这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的承诺,预计后续占比不会再次提升。基于这样的假设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我们测算了未来10年卫生总费用的占比情况,结果显示,如果维持当前的退休年龄和医保汇缴政策,未来10年职工医保在卫生总费用中占比会持续下滑,若要维持卫生总费用一定比例的增长,则需要政府财政支出的占比提升,这对本就略显捉襟见肘的财政来说可能是比较大的压力。因此,医保支付端的控费可能会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过程。

数据来源:兴证资管,截至2020年12月31日。

作为医保改革的急先锋,我们可以从三明的数据中看出一定的趋势。上表数据显示,在医改政策实施之后,三明市公立医院的收入仍有所增长,但增速较全国医院的平均水平明显放慢。

数据来源:兴证资管,截至2020年12月31日。
数据来源:兴证资管,截至2020年12月31日。

从收入占比情况看,药品和耗材收入占比下滑显著从60%降到30%左右,而医疗服务性收入的占比则有了较大的提升。三明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可能预示了未来全国的变化趋势,药品和耗材的体量可能面临两个乘数都减小的情况,即收入总量增速放缓,同时药品和耗材的占比也会下降。这也符合DRG的根本目的,即打破之前单病人价值无限制挖掘的畸形情况,为每个病人的价值量设定天花板,鼓励医院通过高周转、控费的方式做大收入,在费用支出不提升的前提下提高诊疗渗透率。

3

可能的机会方向

总体来看,受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医药行业可能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都将面临较为严苛的控费措施,在这种大背景下,标的的选择可能需要关注几个方面的机会:

1、面向全球市场,同时产业链受管控风险较小的细分领域,如原料药、低值耗材等。

2、集采控费影响已经出清的细分领域,如已经集采完的仿制药企业、高值耗材企业等。

3、不依赖医保支付、且当前体量不大的消费医疗领域,如营养补充剂等。

刁举鹏

医药行业研究员

北京大学分子生物学博士,5年医药行业研究经验,对创新药、CXO等细分领域有较为深入的覆盖。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