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销售渠道正在悄然改变,你知道吗?

药品销售渠道正在悄然改变,你知道吗?
2023年04月04日 19:01 兴证资产管理

首先,小麒麟想做一个小调查,大家现在都在哪里买药呢?是医院?药店?还是在线上药房?

小麒麟是比较喜欢线上买药,因为生病的时候,谁也不想出门去找药店。今天兴证资管研究员池以衡就来跟大家讲讲买药那些事儿。

不少投资者在院内就医时曾遇到医生开方后建议院外购药的场景,这与既往在医院药房前排队取药的固定印象颇有不同,该场景实质上是近年药品销售渠道变化的一个倒影。主要的药品销售渠道有医院、线下药店(医保药店、院边店、DTP)、线上药店(B2C、O2O)等,本文希望通过自上而下三个趋势来解释变化发生的原因。

趋势一:医改背景下,医药分离倒逼处方外流,院内份额受到挤压逐渐下降

医药行业与政策端及支付方强相关,支付方即指医保基金。医改前夕,随着全民医保的推进,医保基金收入增速开始下滑,而支出增速较快、结余率承压,考虑人口老龄化进程,往后二十年医疗保健需求只增不减,要保证医保基金始终盈余不穿底,控费改革迫在眉睫

医药分离是医改的大方向,其核心就是切断医院、医生与药品之间的利益纽带,使医院药房回归成本部门。主要路径是通过大家比较熟悉的药品集中采购和“两票制”打配合,达到降低药品价格且流通环节零加成的目标,同时在诊疗费、手术费等服务收入上对医生进行补偿激励。框架已定,受限于品规数量,医院执行了严格的准入标准,非集采、非国谈、非医保药品很难拥有入院机会,所以才出现了前述凭处方院外购买自费药品的场景;另一方面,《长期处方管理规范(试行)》明确:“医师开具长期处方后,患者可以自主选择在医疗机构或者社会零售药店进行调剂取药”,引导慢病患者流向基层及零售。从结果来看,在万亿以上的终端销售总盘子里,院内市场年复合增速明显低于院外,已为非医院渠道腾挪出不少空间。

数据来源:IQVIA,兴证资管整理,区间为2015.1至2021.12

趋势二:院外渠道共同承接院内处方药份额,线上药店在OTC市场挑战线下

如下表所示,处方药市场,医院释放的份额由线上线下药店基层医疗机构三方瓜分;OTC市场线上药店势头强劲,吸纳其它所有渠道的份额,其中线下药店受到的冲击最大。

数据来源:IQVIA,兴证资管整理

从承接院内处方药的角度,线下药店的优势主要在于:1)定点接入医保结算,由医保个人账户余额支付,“双通道”则可享院内同等报销;2)近期定点纳入门诊统筹,满足处方流转条件的情况下相当于新增了支付方。线上药店的处方药业务起步晚,2018年后网售处方药处于法无禁止即可为的状态,头部医药电商开始布局,很快在疫情环境下取得了高速增长,尤以肿瘤、慢病等品类增幅居前,从全国覆盖的角度出发,电商平台借助自身在下沉市场已经建立的品牌影响力,有望在更大范围内提高患者用药可及性;2022年《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落地,使该项业务有法可依。

从承接线下OTC的角度,线上药店很好地发扬了“多快好省”的平台基因。例如,线上通常能够将价格维持在线下的八成以内,相比线下药店低毛获客、高毛盈利的营销模式,线上价格透明赋予用户主动比价权利,受到更具竞争力的价格吸引,用户识别并认可平台抛出的低价信号,逐渐转化留存;又如,B2C和O2O分别对应常规和紧急用药,为用户提供一种不用出门买药的自由,这与大家喜欢点外卖的心理类似。用户OTC购买行为已基本标准化,增长主要来自平台流量扩大及购买频次增加,脱发、减肥、祛痘等“焦虑型”品类实现了高速增长。OTC的医保覆盖率低于处方药,且患者倾向于自我诊疗,服务支持的影响力被大幅削弱,我们判断OTC市场的线上渗透率将持续提升。

趋势三:疫后线上购药习惯加固,在线问诊应用场景初显,有待政策引导

去年底,卫健委针对新冠治疗暂时放开了线上首诊的限制;早前,根据《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线上仅可接待复诊患者。这是一次有效尝试,诸多公立医院及平台开设互联网医院,阿兹夫定、Paxlovid等特效药通过冷链运输送往全国,为平衡地区医疗资源、保证患者用药公平性做出贡献。

抛去疫情影响,为什么患者愿意线上购药?

以京东健康为例,我们经过观察发现,其高血压、糖尿病销量前列药品全部为甲/乙类医保+集采中标+入院品种,如拜新同、二甲双胍等,患者在面对医院控制进货量、供应不稳定或医保报销额度限制时,倾向于选择具有价格优势、有正品保障的线上渠道;对于集采未中标的原研药、放弃医保谈判的创新药以及其他有需求但未入院的药品,由于平台SKU优势显著,维持着一批稳定的用药群体;另外,复诊续方是用户线上问诊使用最频繁的服务类型,长处方审方门槛偏低,对应购药频次高、患者粘性强。在需求井喷释放后,互联网医疗当前或有降温,行业后续发展需要监管进一步规范并给予正当性。

医改长期方针不变,国内医保增长进入个位数时代,深化改革将继续推进处方外流促成医药分离,院外渠道有机会蓬勃发展,结合疫后诊疗复苏,渠道选择权已经交到患者手中。

本文作者池以衡

兴证资管权益研究部 研究员

中国人民大学学士,伦敦大学学院硕士,两年医药行业研究经验。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