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个人带着花和巧克力,再次敲响她的门|豆瓣一周新书精选

没有一个人带着花和巧克力,再次敲响她的门|豆瓣一周新书精选
2024年06月21日 08:03 豆瓣读书

本周豆瓣一周新书精选上榜了10本新书:

《芭芭雅嘎下了个蛋》《散步》《电影狂想》《眩晕的散步》《下天山》《昆德拉传》《浮光掠影》《萧关道》《政治的视野(第一卷)》《从树到迷宫》

01

《芭芭雅嘎下了个蛋》

作者: [荷] 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原作名: BABA YAGA LAID AN EGG

译者: 李云骞

出版年: 2024-6

芭芭雅嘎是女巫,但不属于女巫的团体。翻译成更现代的语言,她是异见者、流放者、失败者、隐居者、老处女、丑八怪。她的形象依赖于口述传统,是集体创作的成果,也是一面集体的镜子。她的人生故事开始于更好的时代,那时她还是金色芭芭、大地之母。后来,她成了被驱逐的稻草人,但依然用诡计统治着人们。如今,她缩在小屋中煎熬时日,像子宫中的胚胎,或棺材里的尸身。

没有一个人带着花和巧克力,再次敲响她的门。

@smalltalk

太绝了。各种有关衰老的画像中,自由的情欲和萎缩的躯壳,贫困的羞耻和富足的丰盈,爱的卑劣和爱的丰饶…故事让我们看到老去的女巫们充沛的人生。最神奇的是第三部分作者通过评论家之口解构了自己的作品…,一些小彩蛋很有意思。

02

《散步》

作者: [瑞士]罗伯特·瓦尔泽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字句文化

副标题: DER SPAZIERGANG

译者: 范捷平

出版年: 2024-6-1

发表于1917年的《散步》是瓦尔泽散文的代表作,而作者本人也因此被称为“错过了时间的散步者”。散步在他的作品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没有像在这部作品中这样被优雅地思考过。他从一篇散文滑向另一篇散文,以移动的视角、哲学的思辨漫步于城镇和乡村之间。

@冬至

昨晚失眠翻读这本,一半篇目之前读过,就细细看了没读过的小短篇,《一个什么都无所谓的人》和《陌生人》写得太好了,像《致纽扣》一样,充满细腻的温柔和轻盈的想象力。《六则小故事》有几则也耐读。许多篇目正如本雅明所言:瓦尔泽的故事不同寻常地温柔,没有颓废的神经紧张,只有生活痊愈后纯粹和活跃的情绪。期待能读到更多这类小短篇。

03

《电影狂想》

作者: [美] 昆汀·塔伦蒂诺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未读·艺术家 / 未读

副标题: 昆汀·塔伦蒂诺回忆录

原作名: Cinema Speculation

译者: 覃天 / 邱文浩

出版年: 2024-6-1

昆汀从童年时代与电影结缘写起,对六七十年代好莱坞电影及电影人进行了深刻而犀利的评论,同时穿插了自己与电影密不可分的成长往事。

@Seven

1. 很像《好莱坞往事》的一本书,最感动的是对时代的关注和反思,第三章《肮脏的哈里》颇有琼·狄迪恩之风 2. 非电影爱好者(本人)看过之后收获很大,第一次知道对于电影人来说,除了电影本身,还有选角、制片等等的重要视角,也会对电影美学手法、同时期的美国及世界电影流派和历史了解更多 3. 它是自传、回忆录,还是影评?很难界定,因为确实是“影”“人”交织的一本书,作者也确实是这样一个人,让人感动的也是电影与人生相互映照这一点 4. 翻译到位,可以数一数全书有多少个“他娘的”哈哈哈 5. 缺点可能是名字真的很多,如果觉得烦人也许可以试着跳过,会有所收获和感动

04

《眩晕的散步》

作者: [日]武田泰淳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艺文志eons

译者: 田肖霞

出版年: 2024-5

“第一次战后派”代表作家武田泰淳最后一本书,简体中文首次出版。个人的生命经历与日本近代史勾连交织;暮年的回忆游走于真实与虚构之间。

@乐浪公主

很久没有读过这么安静的书了。在生命可预见的尽头,什么是重要的?或许是一杯酸奶,或许是一个早夭的孩子,或许是朋友的死亡,或许是一次又一次生活中的散步。似乎这本书也像“公园20分钟效应”,但带来的不是那样清新的活力,而是空白的平静,在这里,好像看到了生命的沉重与轻盈。

05

《下天山》

作者: [美] 欧文·拉铁摩尔

出版社: 光启书局

副标题: 亚洲腹地之旅

译者: 王跃

出版年: 2024-5

1927年汉学家拉铁摩尔从北向南穿越新疆的游记。他深入民间,记录沿途的风土人文,联系亚洲腹地历史地理,描绘其在动荡时代经受的考验。

@车门斯基

全书无缝衔接《从塞北到西域》,记录了作者从今天新疆奇台出发,途经乌鲁木齐、吐鲁番、塔城、伊犁、喀什、皮山等地后,翻过喀喇昆仑抵达印度列城的旅途见闻。书中不仅记述了杨增新主政时期新疆的风土人情,还附有大量珍贵的老照片,同时交代旅蒙过程中各种小人物的结局,填补了《从塞北到西域》里挖的一些“坑”,这对于相关领域的学者来说是一手资料,对于业余人士来说是一本新疆旅游大全,非常值得一读

06

《昆德拉传》

作者: [法] 让-多米尼克·布里埃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雅众文化

副标题: 一种作家人生

原作名: Milan Kundera, une vie d'écrivain

译者: 刘云虹 / 许钧

出版年: 2024-6

传记作家布里埃倾力写就的这部昆德拉传记,将昆德拉个人的艺术、文学、政治与精神历程置于大写的历史中加以考察,同时借助与昆德拉有着直接交往的作家、翻译家、评论家提供的一些公开的和迄今尚未发表的资料与谈话内容,深入探寻昆德拉的写作人生,为读者展现了一个鲜活与完整的米兰·昆德拉。

07

《浮光掠影》

作者: [美] 约翰·厄普代克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副标题: 约翰·厄普代克艺术随笔集

原作名: Just Looking: Essays on Art

译者: 李和庆

出版年: 2024-5

《浮光掠影》共收录美国文学大师约翰·厄普代克的23篇艺术随笔,品评对象从印象派的莫奈到萨金特,从现代派的安德鲁·韦思到德加,甚至还驻足品评一番早已被世人遗忘的《纽约客》杰出漫画家拉尔夫·巴顿、法国雕塑家让·伊普斯特吉等人的作品。

@malingcat

很多人都知道厄普代克是小说家,极少人知道他曾就读于牛津大学拉斯金绘画与美术学院。“美国人、基督徒、小城镇、中产阶级”,他毕生以自嘲的态度书写这个群体的悲喜剧,同样,他在艺术评论里也不忘幽默诙谐,打捞那些被遗忘的,挞伐那些被高估的。上海译文社此次出版他的三卷本艺术评论,绝大部分都是媒体文章,特别是《新共和》和《纽约书评》,也足见厄普代克的影响力。译者指出本书采用的体裁是“艺格敷词”,作者将自己对视觉艺术作品的独到观察与批评性文字融为一体,他任性,他又任性得有理。同样是艺术专栏作家,与厄普代克的距离差了一支小说家才有的生花妙笔,长约100英里。本书对维米尔、萨金特、德加的肯定,让我恨不能去与他握手;本书对雷诺阿、韦思的不屑更是让人兴奋;顺便学习了原本生疏的拉尔夫·巴顿等人。大开本,精印,隆重。

08

《萧关道》

作者: 胡成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出版年: 2024-6

胡成重走萧关道,途经西北的山川城镇、原野村店,记录下路途中的见闻与偶遇之人,寻探此路上故人的踪迹。过去和未来交织于一处,古人与今人的命运自成对照。这是一次探访古路的游记,也是一窥历史洪流下普通人命运的入口。

@vipaśyanā

胡老师惯朴实,通透的文字,洗洗练的文字产生的画面感扑面而来,配着高德地图对着每个地名,可惜平面的,没有书中的错落感。时空的交错,近代和上代人的际遇,时代的无奈,很丰富的内容。佩服胡老师的旅程,也赞叹胡老师对于方志和实地的每一个细节的熟记和观察。期待胡老师下一部著作。照片还是少了点😝

09

《政治的视野(第一卷)》

作者: [英] 昆廷·斯金纳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 论方法

原作名: Visions of Politics (Volume 1):Regarding Method

译者: 王涛 孔新峰 等

校对: 孔新峰 王涛

享誉世界的英国思想家和历史学家昆廷·斯金纳教授的倾心之作。本卷围绕如何理解和解释文本这个核心问题展开细致的研究,为思想史研究奠定了扎实的方法论基础。

昆廷·斯金纳自 1997 年起担任剑桥大学现代史钦定教授,被誉为当代早期现代政治思想历史学家中最具原创性、最多产、最受尊敬的历史学家之一……[他的]方法论和实质性文章是政治思想史学家的必读书目……——《文艺复兴季刊》 (Renaissance Quarterly)

10

《从树到迷宫》

作者: [意]翁贝托·艾柯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关于符号和阐释的历史研究

原作名: DALL'ALBERO AL LABIRINTO: Studi Storici Sul Segno e l'interpretazione

译者: 孙宁 / 周靖 / 程都

本书完整收录艾柯关于符号学史的学术研究。在符号学中,树形结构是节点与节点之间存在严格等级关系的分类或范畴系统。迷宫则有意让入口与出口之间的位置无限延宕。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