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世界首座水下博物馆

探访世界首座水下博物馆
2024年06月26日 08:52 中国水运报

□ 全媒记者 许愿

说到重庆涪陵,除了久负盛名的“涪陵榨菜”,目前世界唯一建成的水下遗址博物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也逐渐成为这座小城的一张标志性名片。6月18日,记者来到重庆市涪陵区,在长江与乌江的交汇处,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便坐落于此。

历史的见证者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于2003年正式动工兴建,历经数年精心打造,于2009年顺利落成并向公众开放。其占地面积达到8433平方米,整体布局科学合理,主要分为地面陈列馆和水下参观区两大核心区域。

走进博物馆,首先需要通过严格的安检程序,顺利安检后便步入了宽敞明亮的一楼大厅,映入眼帘的是入口处那栩栩如生的石鱼雕塑,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右手边的互动区有不少游客正在制作拓片、购买纪念品,“我们从重庆主城来的,路程也不远,感觉还是挺值得的,所以就买个纪念章做个留念。”不久前刚结束高考的李同学告诉记者。

虽然是工作日,但前来参观的游客仍然是一拨接着一拨,每一拨游客都安排了导游进行解说并带领参观。“大家好,接下来就由我对白鹤梁做一个简单的介绍,白鹤梁是一道长约1600米,平均宽度约为15米的一段天然石梁,因早年常有白鹤在梁上嬉戏、展翅,人称‘白鹤梁’……”伴随着导游的解说声,这趟神秘的探访之旅正式开启。

白鹤梁题刻,这一长江水域的瑰宝,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闻名于世,更在与江水的交融中孕育出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三峡枢纽工程蓄水后,举世闻名的白鹤梁将永远沉睡于江底深处。为了确保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能够得以妥善保护,博物馆的设计与论证历经了长达十年的深入研究与探讨。

最终采纳的“无压容器”设计方案是在白鹤梁上修建一座巨大的无压容器,完全罩住白鹤梁,并且容器内装有经过过滤处理后的清水。这一设计不仅有效防止了题刻因泥沙淤积而遭受覆盖,亦避免了因水流冲淘而遭受破坏的风险。

而在金属壳体的内部,一条参观廊道沿着白鹤梁体而建,深入江底,为游客带来沉浸式的参观体验。走进这条参观廊道,充满了神秘与探索的氛围。参观廊道的两端与地面相连通,游客能够沿着这条独特的水下走廊近距离欣赏白鹤梁上的题刻,感受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沉淀。

长江的记录者

乘长90余米的电梯而下,耗时约三分钟,便可进入到水下参观区。站上电梯,头顶的动画展示了白鹤展翅的情景,两边的圆形投影展示了各地美景画面,随着电梯缓缓而下,抬头就能看见今日水位152.1米的电子显示屏,让人身临其境。

实际上,博物馆内多处借助数字技术再现白鹤梁的前世今生,有动画展示文人墨客游览白鹤梁,有投影展示白鹤梁露出江面,配上鱼儿游弋的声音……

下了电梯,需要通过一条廊道,廊道旁挂着的是“生态长江·长江鱼类”和“航运长江·长江舟船”的系列宣传画面,介绍了大鲵、江豚等长江流域的珍稀鱼类;展示了挖泥船、中山舰、歪屁股船等不同时期水上交通工具。向游客普及知识的同时,营造出浓浓的长江文化氛围感。

当看见地面投影的一行“您已进入江心参观”字样,就代表着游客们进入水深约40米处的环形参观走廊。这里有23个圆形观察窗,行走在此处如同置身潜水艇之中,透过直径约半米的圆窗看去,世界罕见的水下奇观就在江水之中被灯光照亮,亦真亦幻,石鱼、书刻近在咫尺。

为了能够让游客们更加深入感受这些珍贵的题刻,博物馆在水下精心布置了共计108盏节能灯。这些灯光设计得既实用又美观,让游客们能够近距离地触摸并调节观察角度,深入欣赏题刻的每一个细节部位。

此外,为了方便游客更加全面地了解题刻的历史背景,博物馆还引入了先进的电脑数据库技术。游客们可以通过这一系统,随时调取与眼前景观相关的录像资料,进一步丰富游览体验。同时,每一处圆窗内对应的题刻字样,也能通过投影展示出来。

据统计,梁上现存题刻165段、石鱼18尾、观音2尊、白鹤1只,其中具有水文价值的题刻108段。这些题刻详细记录了长江上游历史上的水文水位状况,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如今,人们通过仔细研究这些题刻资料,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长江枯水、洪水发生的周期,以及长江上游水文变化的规律。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题刻不仅仅具有历史价值,它们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现实意义。长江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河流之一,其沿岸地区的水利建设、水利开发以及航运发展都与长江的水文状况密切相关。

瑰宝的守护者

走过神秘的廊道,透过圆形观察窗,有的游客一一辨识着白鹤梁上的题刻,尽管历经岁月磨砺与江水冲刷,但大量的字迹、图案依然清晰,仿佛将现代的参观者与古代的题刻者隔着漫漫长江水连接在一起。“你看那些题刻还挺清晰的,可以拍一张认认字!”一名游客对同行者说道。

如何给观众创造良好的参观体验?重点在于“水”。清澈的水体,是游客从观察窗直接看到白鹤梁题刻真容的前提,这一切离不开它背后的守护者。

“为了确保白鹤梁题刻的清晰度,我们的潜水员会按照实际需求,下水对题刻进行细致的清理和维护工作。我们会使用专门的软管设备,将题刻表面附着的灰尘以及滋生的水生物小心翼翼地吸走,还要对灯罩进行清理,确保每个细节都得到妥善处理。”展宏图救援队的潜水员张洪志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这一过程。

参观当天上午,恰逢潜水员在水下作业。在解压舱前等待几分钟后,两名潜水员结束作业出舱,当天上午9时他们下水作业,本次清理维护耗时约两小时。“今天主要是在下面抽淤泥,两个小时作业累还是有点累,但我们搭档十几年已经很熟悉了,完成工作的开心更多一点。”身着印有展宏图潜水字样的两名潜水员笑意盈盈地表示。

水上救援“展宏图队”是一支活跃在重庆市川江水上十余年的民间救援队伍,队伍现有一百多人,其中潜水员十多名。定期清理和维护白鹤梁题刻这项工作他们已经坚持了多年,每次需派出4—5名潜水员进行作业,最高作业时长达10小时。

“他们工作非常专业,我们有需要就会请他们过来作业,那个潜水员还是‘水下第一摸’,光凭经验闭着眼睛在水下都能找到问题所在。”博物馆工作人员对这群白鹤梁题刻的守护者连连称赞。

“白鹤梁:中国水文,世界奇迹,千年不朽,未来可期!”“很有价值,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我有深海恐惧,但这些文物我一点都不害怕,只想好好欣赏。”“希望印章可以出一个仙鹤样式,这儿是一个很有历史价值的博物馆。”在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观众留言册上,许多游客热情地写下了自己的感受与建议。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