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旅行6个月:我意外获得的3个领悟

环球旅行6个月:我意外获得的3个领悟
2024年04月27日 21:00 长岛劳拉拉

3个·领悟 

越是Bilingual、甚至multilingual精通多种语言的人,他们在文化的宽容度上往往表现得更为出色。这种包容性和接受度让他们更少地去Judge他人。比方说你干嘛衣服穿那么紧,干嘛和最亲密的人之间也要有边界感。

在3周之前,我刚刚结束了6个月的环球旅行,绕着地球飞了一圈,不久前刚回到纽约。把自己暴露在各种不同的文化,和独处的灵魂拷问下,像刚刚经常被中国传统文化会judge的这些问题,我好像在过去6个月的环球旅行中看得更清楚,更能够去认识跟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没有好和坏,只有不同。

搞清楚我更想要读的书,我更想认清和体验的这个世界。在我刚刚结束的为期六个月的数字游民生活中,我几乎每三周就会更换一个城市或国家,虽然你可能没有察觉,因为我一直在更新视频和工作。但是,如果你仔细观察我的视频背景,你可以看出,我实际上一直在路上。

所以今天的文章,我想谈谈宝贵的,6个月,8个国家,从西方到东方,再回到西方的透彻的感悟。毕竟这种文化体验跟我们在上学的时候体验也不太一样。分享一些我得出的结论还有一些很让我吃惊的八卦,有些文化和真实现象会让外国人百年一见。

如果说我人生的第一次的启蒙或者西方性的启蒙,应该是本科的时候在荷兰学习的期间。但因为学习的节奏跟工作之后的节奏和适应性,包括去跑不同的地方还是不太一样。这6月环球旅行,就进一步的加深了我对文化体验。就好比你二十几岁就吃一顿米其林,你的感想和你的开心程度,要远高于你50岁是吃同一餐。所以我希望自己能够趁着自己还年轻并且还对这些新鲜事物还有渴望的时候,去更多的经历,soak in沉浸在这个世界的各种文化当中,体会自己的一些身心上的变化和个人的成长。

先大概交代一个背景,这次旅行,其实我们希望能够找除去纽约之外的第二个栖居地,也就是说,如果纽约我们每年想住几个月或者半年的话,那second home在哪里?所以我们想通过一种旅居的形式来去找一下,second home base outside of new york city。首先从文化的不同上,其实感到的还是一种马不停蹄的适应性,不停地去接受新的时差,新的饮食文化生活节奏。你会发现有些地方,他们比较尊重corporate文化,大部分人都是工作在公司里。那有些地方,比较尤其他就会有些hustling culture,还有不同的咖啡文化,不同的礼节习俗,人情冷暖。

那我们从去年的9月份从纽约出发,第一站是欧洲。我们第一个去的地方是在葡萄牙南部有一个叫做Faro的小镇,这里生活节奏非常慢,也很悠闲,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微笑,仿佛生活当中的忧愁被这宁静的气氛一扫而空。

在Faro,一个充满阳光的brunch,每个人平均消费只不过是10块钱左右。很漂亮的女服务生经营着一个很chill的家族小店,她很漂亮,是那种美而不自知的好看。这种生活节奏跟纽约相比,当时会放慢了很多,在这里低廉的物价,舒适的生活,还有在我看来并没有很大的贫富差异,让当地人的热情和亲和力拉满。

这种物美价廉的生活,部分当然得益于当地非常稳健的这个健保体系,社会福利体系,还有全面的universal insurance这些政策,这都减轻了大家每个人之间的竞争攀比和居民之间生活的一些压力。基本上大家不需要在一个survival mode这种survival line上去挣扎。在Faro,你很容易在沉浸的文化当中,被当地人无忧无虑的生活的态度所感染。

在这里我学会了slow down,享受每一个很平凡的瞬间,享受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你都可以看到对面走过来的陌生人给你的一个微笑,让你有一个非常惊喜而愉悦的一天。在这里能感受到无论世界如何变迁,无论世界有多大的灾难,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种轻松愉快。所以在Faro几乎每一天都充满了阳光跟笑容。在这里好像是心灵当中的一个Detox,让你被迫放慢下来,让人的心灵也得到了一个放松跟滋养。

那么之前在欧洲有一个朋友,他是一个罗马尼亚人。因为他是非常反常规,他的叔叔,在罗马尼亚经营着一些些我们听起来非常反常规的生意。那么他其实身边有很多各种各样的辣妹,他对婚姻态度也非常开放。除了有稳定的女朋友之外,还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女朋友,所以最开始我刚认识他的前几年,我会觉得对这个人的想法会有些排斥。

直到有一天,我们在葡萄牙一起吃午餐的时候,我问他说:“嘿,我最近有一个我并不想要去合作的一个client,虽然这个人能够带来很不错的一个回报跟收益,但是我发现跟他在一起,我没有办法做我自己。”于是我就问他说,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你的态度,你会怎样去决定?他给我答案让我非常惊讶,他说在我的优先级priority list上,赚钱这件事情,无论赚多少钱,他在我这个list当中排名第6名或者第7名。当然我没有问他前面的5名,前面的6名到底是什么,但是当他跟我讲说对于金钱的角度,他看得很淡,他完全没有把他even list on top of his list。

这让我觉得非常惊讶,于是我就觉得说是不是尤其是生活在亚洲的culture,美国的culture,因为整个社会的体系、整个社会婚姻制度等等,让我们觉得金钱至上、独立至上,所以这些在本身就在一个很slow down的环境下听朋友的这样一番话,真的会让我改变了对他很多的看法。

同时我也知道,因为很多吉普赛的culture也好,或者他从小生长的环境也好,他家庭的一些创伤也好,都为他婚姻的选择,或者他人生或职业的选择带来了一定的改变。

所以在此之后我几乎不会judge他,我只是会看到他作为一个个体跟我之间的不同,而不会站在一个道德制高点的角度来去judge说到底是你对还是我对,到底是白还是黑。那么在欧洲之后,在上海还有福州,我们停留一段之后,就开始了我们为期5周多的一个香港之行。

每次我在香港几乎都是很短暂的出差或者停留,所以每次我的生活节奏就好像是在打仗一样,基本是fight or flight的节奏。那我们在这里生活6周左右,我认为我作为一个resident居民的身份在这里生活,感受到了香港的一些在中环爬上爬下的这些体力活。还有一些完全跟以前不同的。0酒精、0 party的一些生活,所以感觉很不一样。

接下来,我们大概花了5周左右的时间在台湾。在台湾其实我们刚好赶上台湾大选的时间。因为总统大选的时间,大家会对政治所有的这些问题都格外的敏感。我刚到台湾第一天,有个朋友告诉我就说不要跟台湾出租司机询问或者讨论政治。几乎在台湾,出租车司机就像北京司机一样,跟你去大谈阔谈政治。同时其实我也发现很多一些比如说美国在台湾之外,国外的观点或者外国人会更加关心台湾的政治等等。而local或者一些年轻人觉得自己可能没有办法无力改变台湾的政治,所以其实对台湾的政治也没有非常的关心。

还有一个很大的一个culture shock就是,其实我是在第一次在可以说是两党的大选期间,感受到了民进党到底是如何去做自己的propaganda,做自己的宣传。通过一个广播性的一个笔误来去打压他们的对手国民党。

这些亚洲之行,其实饮食文化、咖啡文化,包括你到底能在一个咖啡厅待多久,你在里面工作多久,有没有Wifi等等,其实每个地方他的现代化程度,还有他的悠闲状况,生活节奏

都有非常明显的一个对比。所以其实每一次的用餐体验,每一次的倒时差体验,都会让我们稍稍会觉得有一点点不适。

当然从一些街边小吃,去一些高档餐厅,我们希望能够从饮食上或者从味道当中找到一些

心理当中的归属感。但其实还是因为很多culture的不同,比如说飞到澳洲之后,发现当地的咖啡厅有的只开到1点到2点,但如果我们在倒时差期间醒的比较晚的话,那中午就没有brunch。然后也喝不到咖啡,这是我们非常困惑的一点。

第二点,我的一个深刻体悟就是健康至上。我其实是在台湾做比较全面的身体体检,比如说

全麻下面的一些内视镜检查。结果就发现我的结肠当中有一个良性的一个polyp,后面要预约开刀去把它处理掉。这个发现就让我重新评估了我的生活方式,我到底吃多少processed food,到底我的食物当中有多少saturated fat。

因为在这个手术之后,我的身体也出现了一些波动,比如说我身体的一些疼痛感,还有些荷尔蒙的波动。这些都让我意识到无论我在世界哪里,是有钱也好没钱也好,无论我能不能够去travel或者我能够做怎样生活的选择。财务自由是一方面,但是健康真的是钱买不到的东西。无论你在世界哪个角落,健康都是人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事情。

尤其我可能要提醒一下,每个国家的健保体系会非常不一样。美国的健康保险,如果你没有在大的公司工作或者你没有一个比较好的健康保险的话,那其实Out of pocket的部分其实要付很多。同时如果你自己去付健康保险的话,美国的这个health insurance体系,其实是一个非常scamming的一个体系。只不过是因为在美国因为各种财团和势力下的存在,它是一个公认的事实。

但是我们也无力在我们未来预见的几年中进行改变。就比如说我所做的这几项检查,一般无论你是在哪个insurance的体系下,正常医生都不会在你没有任何痛感的情况下让你去做这些检查。所以在40岁之前,这些检查通常来讲是健保没有办法帮你去cover的。这些健康体系不同也让我会发觉说,每个地方都有很大的文化差异,那么每个地方的健康的保险的体制,也会决定于大家的一个心态。到底是chill还是会比较紧张,还是会每一天像大陆这些城市一样,要每天生活在一个survival mode期间,去不停的去打拼自己的生活。

第三部分就源自于一些自己沉浸式的感悟。就是完全你吸收融化之后Soaking it in,然后我觉得会让我感觉living more present。

因为在旅行期间,你不停在变换城市,那当然你在这个地方一般没有什么比较常驻的朋友或者比较constant in contact的朋友。所以其实你会有很多自己独处的时间,和你认为跟你的社交生活比较isolated时间。于是我在这段时间看书跟听书的记录,几乎打破了我在过去一年的一个记录。我开始考虑人跟人之间的关系,夫妻之间家人间的亲密关系,还有成就的意义。

我在旅行当中听到了一个概念,让我非常震惊。当然这个是我在一个演讲当中听到的。也就是说,即使你再有名再成功,其实你的家人根本记不得你的名字是什么,他也不会记得你到底人生当中做了什么,哪些成就甚至更不用说你哪个人生阶段当中有多纠结。这些根本没有人记得。所以如果在家族当中,你的名声、你的这些所谓的成就都没把它传递下去的话,其实除了你自己,根本没有人像你自己一样在意自己的健康好坏跟死活。

基本上能够陪伴你、可以依靠的只有你自己和你的人生伴侣。那当然有幸的话,你会在路上遇到一些关心你和你同行一段路的朋友。但是没有人会陪你走完所有的路程。假设如果我的greatgrandmother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但是我今天还是没有办法记得他的名字,这让我意识到:无论我们的成就有多大,时间终究会抹平一切。

即使我们今天有再努力再纠结,我们成功指数再高,但每个人也不过是这个地球上80亿人口分之一,每个人不过是沧海一粟,能够被后人记得铭记的寥寥无几。这种认识就让我放下我自己的ego,放下我自己对于一些所谓的achievement,我曾经年少的时候的一些不切实际的追求,而更加living on the present。更加去珍惜我身边的人、眼前的人、在我纠结的时候给我一句鼓励,在我很困惑的时候给我一个Quote的每一个人。

所以每次我们在遇到一些异议和不满的时候,可能世界上有几十亿件不满的事情正在发生,我们每个人现在当中的不平和根本不算什么。你的那些小的一些纠结、这些小成就并不算什么。如果我们真的去聆听自己internal的一些声音,重视自己跟自己身边的人、亲人之间的这些亲密关系,学会真正的聆听,而不是去judge别人的各种各样的感受。这是我在旅行当中学到的很宝贵的一课。

到每个地方我们可能最多会有一个月到一个半月的居住时间,所以到快要离开一个城市的话,我就会很珍惜这个地方,我就会把我在当天,当作我未来已经没有机会再回到这个城市,我最后一次live。有人会好比说,如果你把今天当成是你人生当中的最后一天来过,假设明天就是世界末日,那你可能在今天就并不会介意那么多人的看法,不会介意Hater的看法,不会介意马路上的鸣笛声,也不会介意地铁上形形色色奇奇怪怪的人。你会觉得:哇!健康真好!你会觉得:哇!我腿好酸痛,but i still have a leg。你依旧可以用你的触觉、你的视觉、你的听觉、你的五官和你的第六感去感受这个世界。

如果说结论到底我们比较喜欢哪一个城市的话,可能一些比较快速的结论就是,每个城市如果只待一个月以内,travel between different places的成本就会比较高,所以我们之后的travel会在一个地方尽量会待3个月以上。如果你问我到底比较喜欢哪个城市,我们会觉得说,香港整个节奏跟生活习惯跟我们会比较相似。同时一些运动习惯,包括Squash等等、包括离内地离深圳比较近,都算是一个对我们来讲的加分项。

那这个就是我比较粗浅的、对于过去6个月的一些体悟。可能偶尔在生活当中的某一刻,我在这6个月当中的体悟会看到一个现象有感而发,会把我6个月当中的一些感悟从我的潜意识当中调动出来。但如果说再有些或者之后再有些旅行分享的话,希望能够分享给你。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