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上午8点,央行官网发布重磅公告。市场高度关注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ecurities,Funds and Insurance companies Swap Facility,简称SFISF)”正式落地。
此前,在9月24日国新办发布会上,央行行长潘功胜宣布将于近期创设该工具,支持上述机构以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分股等为抵押,从央行换入国债、央票,增强自身融资和股票投资能力。10日公告标志着我国首个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落地。
《金融时报》了解到,从即日起符合条件的相关机构均可向行业监管部门申报。据公开市场业务公告[2024]第1号,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在央行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名单中。据接近央行人士介绍,央行将通过特定的一级交易商开展操作,可能是中债信用增进公司。
有利于增强资本市场韧性
抑制羊群效应等顺周期行为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SFISF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以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分股资产为抵押,从人民银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等级流动性资产。首期操作规模5000亿元,视情可进一步扩大操作规模。
在业内看来,创设互换便利是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建立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有专家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国内A股市场表现不佳,部分投资者心态不稳、信心受损。互换便利作为一种长期制度性安排,有利于增强资本市场韧性,抑制羊群效应等顺周期行为,维护市场稳定;也有利于调动非银机构的参与度,提升货币政策在资本市场的传导效率,平衡好债券、股市等市场的发展。
实际上,类似的互换工具在国内外有不少成功经验。美联储于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推出了定期证券借贷便利(TSLF),允许一级交易商使用流动性较差的证券为抵押,向美联储借入流动性较高的国债,便于在市场上融资,起到了提振市场的效果,2020年疫情期间也再度启用。人民银行则是在2019年推出了央行票据互换(CBS)工具,允许一级交易商以银行永续债从央行换入央票,改善了商业银行永续债流动性,对帮助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但值得强调的是,互换便利是“以券换券”,不扩大基础货币投放规模。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副会长徐忠日前表示,此次“互换便利”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基础货币投放,不存在“扩表”,并不是所谓的“央行下场入市”。从操作原理上来看,与美联储的定期证券借贷便利(TSLF)类似,是通过“以券换券”的形式增强相关机构融资和投资能力,实现了流动性支持。金融管理部门会对相关机构的资质、条件作严格要求,并设置科学的抵押率。
提供5000亿元增量资金
大幅提升机构资金获取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
根据央行公告,互换便利首期操作规模5000亿元,运用工具获取的资金只能用于投资股票市场;操作规模视情可进一步扩大,这也与潘功胜此前的表态一致。
业内人士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市场非常期待互换便利为资本市场提供数千亿级的增量资金。
“互换便利将大幅提升机构的资金获取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业内专家解释,通过互换便利操作,非银机构可以将手里流动性较差的资产替换为国债、央票,便于在市场上回购或卖出融资。“此举可显著增强相关机构获取资金的便利性,且互换融资被限定于投资股票市场,有利于更好发挥证券、基金、保险公司的稳定市场作用。”该专家补充。
据接近央行人士介绍,互换便利期限不超过1年,到期后可申请展期;抵押品范围未来可能会视情况扩大。这些操作上的灵活性均表明,工具未来将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当然,业内人士也强调,此类创新工具涉及多个基础设施,交易要素多,技术含量高,短期内推出对政策协同性和工作效率的要求高。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