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所有的变化在发生之前,都是首先出现一些裂缝;
但开裂之后,就会保持非常快的速度扩张。
对于当下我们窥视北京什么样的刚需房才能买这件事,至关重要
因为北京“刚需”消失了,但2024年北京的“刚需房”却在快速去化;
谁买走了刚需房?
追溯到2018年前后,上面的提法是“北京全面步入改善时代”;
然后,一夜之间,北京到处都是大面积的改善房,
连二手房都是高总价大面积房子成为了成交主力,刚需好像一夜之间消失了;
但今年,上面的提法悄悄变为:“满足刚性需求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
注意,刚需在前面,改善在后面。
02
确实,2024年初,“刚需”好像奇迹般地一同回归了;
但此时,北京90平米以下的刚需房已经严重供应不足;
北京刚需房正式进入“供应周期低谷”;
看下面这张数据图(数据来源:中国房地产指数研究院)
90平米以下房子第一次供应低谷是在2017-2018年第二季度;
第二次供应低谷就是从2024年第一季度开始了;
03
“刚需”为什么前两年消失了,现在又在快速回归呢?
当时,很多人包括所谓的头部主播都在唱衰刚需房,
认为刚需房没有机会,刚需未来会被挤压,或者刚需可以寄希望于保障房;
且不说这些保障房,普通人能不能买到;
就算能买到,看下北京现在卖不掉的存量房都在什么位置?。
(前几天的房地产大会再次明确:“要收储存量商品房作为保障房或保租房”)
能赚钱的好楼盘好房子,谁给你收储了。卖不掉、甚至租都租不出去、亏本楼盘的房子才给你收储;
再看看,喊了这么多年,甚至下任务说要建,建了多少?
所以,刚需们也逐渐发现,寄托于保障房,可能此生无望......
但这一代刚需变了......
这一代刚需们和上一代完全不一样,他们完全接受不了2T8户、3T12户的大塔楼,也不想住不通透的户型,更不想要没有服务的小区.......
所以,北京刚需从来都在,只是刚需们的对居住品质的要求更高了;
哪怕房子再小,他们也需要像改善房一样的居住品质;
这时,我们再回看为什么二环、三环、四环这样的黄金地段,也有总价300-500万的两居三居,因为它们确实被新一代的刚需们抛弃了;
所以,买刚需房,就要用现在改善房的眼光去挑剔!
04
我们来梳理下当前市场上的刚需盘;
昌平和通州是刚需们的首选;
昌平作为海淀、望京的外溢板块,过去一直是刚需的代言。
而近几年,由于海淀产业外溢和中关村产业的外扩,昌平区未来科学城板块、沙河高教园等产业园也成为支撑昌平房价的一大原因。
前几年,昌平成为成为全北京的领涨区域,就是这个逻辑。
昌平除了产业外,配套也正在肉眼可见的“跟上来,超过去”,尤其是昌平新城东区,“首都消费新地标”一旦建成,15分钟生活圈就形成了。
而硅谷ONE凭借超高性价比和准现房安全的确定性,可以预见,会是这波行情随风而动典型盘之一;
尤其是70多平米南北通透两居、80-100平米的三居,并且还是洋房户型,这种户型二手房市场完全没有,新房市场也就这两年才出现,未来当然很扛打;
另外,梧桐山语最近大降价,精装两居总价竟然只要188万起,首付更是低到了30来万。临近地铁,门口是清华附中,
不用你掏空6个钱包,4个钱包,工作两三年,你就能靠自己拥有一套通勤方便的小两居。
对于刚需来讲,这剧本像是重生2016的大爽剧。但对于开发商来讲,可一点也开心不起来。
梧桐山语目前的优惠力度,相比朱辛庄6.3万元/㎡的成交价,每平米少花2.3万左右,而对比沙河高教园,也能少付出1万左右。
具体来说:62㎡两居、84㎡三居、87㎡三居、95平方米三居。
当前除62㎡的两居188万起外,84㎡三居总价在315万起,而95㎡这个很能打的户型,也才335万起。
东部,通州因为本身有城市副中心的规划加持,再加上各种市政配套的加速兑现;
通州也是刚需们的首选;尤其是万科东庐和国誉昭华
万科东庐73平米南北通透户型剩3套,总价400万;
89平米总价510万;98平米约600万;
国誉昭华78平米两居460万;88平米南北三居510万,98三面宽三居610万;
南城,星光城70平米南北通透两居仅剩一套,现房,总价310;
京玺,第四代产品得房率95%-100%;
79平米三居,总价350-380万;
全北京的刚需房,也就这几个了,而且它们都在快速去化.....
总结下吧,前两年刚需集体消失,
一是,因为老房子老产品不是他们要的,所以不买!
二是,新产品新楼盘房价还没降到位,也不买!
现在新产品新楼盘房价降到比二手房还便宜;
价格底部区间是确定的,再等只会付出更高的成本!
我记得是马云还是谁说过一句话:“密切关注年轻人,他们才是未来的方向”;
北京刚需房未来的“接盘侠”会源源不断,而且单价和总价都低,
市场一旦好转,往往涨幅更大;
这个结论这个和股票类似,“低价股盈利能力更好”(诺贝尔经济学得主通过实验和计算得出的结论);
但刚需房产品必须具备时尚性、前瞻性;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