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要点解读

2023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要点解读
2023年11月29日 11:14 东方金诚评级

背景

11月27日,央行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在“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中,提到要“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加强货币供应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我们认为,这些内容是理解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取向的几个关键点。

要点解读如下:

一、“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意味着接下来信贷投放不能片面强调新增规模,要更加注重精准投放、盘活存量信贷资金。

首先在总量方面,我国人民币贷款余额超过 230万亿,资金存量规模巨大,同样的贷款增速,现在的增量规模远超以往。这意味着当前衡量信贷支持实体经济的成效,不宜过度关注新增贷款数量,尤其要避免对波动较大的单月信贷增量等高频数据过度解读。银行业则要把握好信贷增长和净息差之间的平衡,以此确定新的信贷合理增长水平,或不宜再单纯追求信贷高增速。

其次在结构方面,既要看总量信贷增长规模,更要注重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中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增速。这是当前衡量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指标。

最后,还要把新增贷款与盘活存量信贷资源综合分析。其中后者包括在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过程中,通过发放特殊再融资债券置换各类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进而释放沉淀在隐性债务中的巨量信贷资源,以及加快各类资产证券化等。推动盘活存量贷款,在支持实体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与投放新增贷款并无本质差别,还能有效缓解债务增长压力。

需求方面,此前城投平台、房地产行业是信贷“两大户”。当前这两个行业的信贷需求增速下降,银行需要将信贷资源转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中小微企业等领域;与此同时,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保障房建设等“三大工程”也正在形成新的有效信贷需求。

二、三季度货政报告强调“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意味着经济下行压力最大的阶段已经过去,但货币政策也不会退坡转向。

首先,与二季度报告主要强调“逆周期调节”不同,三季度报告再度将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并列,而且明确要“更加注重”。我们理解,这主要源于三季度宏观经济复苏动能转强,“预计全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能够顺利实现”,宏观经济背景发生了变化,稳增长需求相应下降。但当前经济回稳向上的基础还不牢固,特别是房地产行业仍处于调整过程,接下来为推动“经济将继续向常态化运行轨道回归”,货币政策还将保持稳增长取向,继续用力。

考虑到经济下行压力最大的阶段已经过去,下一步政策上会更加注重精准发力,重点支持小微企业、房地产行业等薄弱环节,以及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坚决避免大水漫灌,为将来留下高通胀及金融风险防患。这也意味着2024年再现今年迄今“两次降息+两次降准”的可能性很小,但在物价水平持续偏低的背景下,明年货币政策退坡转向的概率也不大。我们预计,为支持增发国债发行,年底前央行有望再实施1次全面降准;为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特别是引导居民房贷利率进一步下调,以及“统筹协调金融支持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工作”,2024年政策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也有小幅下调空间。

三、“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主要是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可能进一步“扩容”。

下一步为重点支持国民经济薄弱环节、重点领域,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引导金融资源进一步向这些领域倾斜,央行有可能适度延长现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期限、上调额度,乃至推出新的政策工具。我们判断,支小再贷款额度在2023年上调2000亿的基础上会进一步上调;在科技创新再贷款、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到期退出、存量资金继续使用的背景下,为重点加大对科技创新及先进制造等重大战略、重点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排除重新启用或推出新的支持工具的可能;着眼于为“三大工程”提供长期低成本融资,PSL有可能再出江湖,或由央行推出相关专项再贷款等;综合现有房地产行业政策支持工具的具体执行效果,下一步有可能加大实施力度,或推出新的政策工具。总体上,在“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原则下,未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受到进一步倚重,这也是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抓手。

本文作者 | 研究发展部 王青 冯琳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