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称:“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古代的城市攻防战,为什么要求这么高?
攻城战,确实是最为艰难、残忍的作战形式。南北朝时期,西魏、东魏之间曾爆发了一场玉璧攻防战,虽然只有短短50天,但几乎为我们展示了古代城市攻坚战中的所有战术,双方的斗智斗勇、士兵们的悲惨命运,时至今日,可能都很难复原。
这场战役,一代枭雄高欢在占尽兵力优势的情况下,最终却付出了七万人的代价后无奈撤退,忧愤交加之下一病不起,第二年郁郁而终。
东西魏并立,高欢试图乘胜追击、覆灭宇文泰
北魏末年,一代枭雄尔朱荣被孝庄帝元子攸擒杀,北方再度大乱。到了大同元年(535年),宇文泰拥立元宝炬、高欢扶植元善见,出现了关中/山东(崤山以东)对峙、西魏/东魏并立的格局。
在之前的百余年间,中原一直是北魏的政治、经济、文化核心;因此,无论从人口还是整体实力而言,当时的东魏都占据绝对优势。高欢也计划趁着宇文泰羽翼未丰之际,对其保持高压态势,以尽快统一北方。因此,自双方分道扬镳的那一天起,高欢就连续对宇文泰发动攻势。
大同元年(535年)正月,东魏大行台尚书司马子如进攻潼关,宇文泰亲自率军迎战,司马子如见状掉头连夜渡过黄河,偷袭王罴镇守的华州。东魏军队一度杀进城内,猝不及防的王罴光着膀子率军反击,才惊险击退敌人。
第二年3月,高欢亲自率骑兵奔袭夏州,夺走居民5000户;不久后故技重施,又抢走了灵州的5000户。高欢希望通过这种小刀切黄油式的持续施压,在精神、实力上逐渐削弱原本就相对贫弱的西魏。
但西魏也不甘示弱,大同三年(537年)正月,高欢在潼关左方的小关遭到西魏军的袭击,落败后被迫撤退;此后,又爆发了沙苑之战、河桥之战,双方互有胜负。
但在大同九年(543年)的邙山之战中,西魏脆败,多年打拼积累起来精兵一战损失6万。与家大业大、皮糟肉厚的高欢不同,这种损失让宇文泰几乎伤筋动骨,他不得不改变以往倚重鲜卑将士的做法,转而与关中地主豪强合作,征募民间武装。
在这种背景下,中大同元年(546年)8月,高欢“悉举山东之众”(保守估计十余万)恶狠狠地卷土重来,作势要一举击垮宇文泰。9月,大军抵近西魏的战略前沿玉壁(今山西省稷山县),计划一举拔下这颗钉子,其后席卷而入。
相比之下,城内的西魏军队势单力薄(数目不详,估计不到敌人的1/5),而且此时的关中地区并没有能力组织大军救援。但好在这时的统帅,是防守能力出神入化,被杜牧视为能跟韩信、李靖比肩的韦孝宽。
见招拆招,韦孝宽击退东魏、气死高欢
就在一个月前,韦孝宽才在王思政的举荐下,接任了并州刺史一职。事实证明,这次换将堪称宇文泰的一次极为正确的任命。(王思政是后来唐高宗李治首任皇后王氏的高祖父)
在包围玉壁后,起初高欢以各种方式引诱西魏军队出战,以发挥自己强大的鲜卑骑兵优势。但韦孝宽识破了这一图谋,闭城不出,无论对方怎么示弱、辱骂、挑衅,一律坚决关起城门不予理会。
高欢无奈,于10月发起了全面攻城战,他依仗悬殊的兵力优势,白天、夜里连轴转,不给城内守军喘气的机会。而韦孝宽也早有准备,俩人你来我往,展开了南北朝时期最精彩的一次攻守大斗法。
起先,高欢组织军人在玉璧城南堆起土山,一边居高临下、俯攻城内。面对这种常规攻城招数,韦孝宽已有对策:他拿出早已备好的木料,迅速加高城楼,总能对城外土山保持着高度压制;
堆土山的工程量当然比搭塔楼大了许多,高欢又生一计,甚至直接派使者挑衅韦孝宽:“纵尔缚楼至天,我会穿城取尔。”
于是,高欢调集人手,共同开挖十条地道逼近玉璧城墙;与此同时,他还采取术士李业兴的“孤虚法”(道家奇门遁甲理论的一种),命人从玉壁城北面一同夹击。而城内的韦孝宽胸有成竹,他让将士们围着城墙外围挖了一条又深又长的壕沟,这样一来,东魏把地道挖到城边,却毫无意外地掉进了沟里,成了沟上西魏军人的活靶子。
韦孝宽觉得这还不过瘾,他甚至让人准备了很多木材、草料,一听到地道里有人,就把材料往里面猛塞,然后架起鼓风机煽风点火;地道里的东魏军人苦不堪言,大量被窒息、熏烧而死。
天上、地下都受挫,高欢只好在地面强攻。他也有一个秘密武器:坚固的冲车,砸不烂、烧不动,一经撞击,城墙大面积损毁,城内局面极其不利。高欢得意洋洋,甚至产生了胜券在握的成就感。
但韦孝宽的头脑让人惊叹,他迅速让人用布匹缝成一片巨大而厚重的幔帐,攻城冲车在哪个方向,城内就把幔帐张开,顺着攻车撞城的方向撑过去;冲车被卸去力道,起不了任何作用。
高欢见状,命人把火把绑在长长的竹竿上,试图伸出去点燃幔帐;然而韦孝宽早已经准备了一些绑在竹竿上的长钩,敌人的火把刚要接近就被钩断,高欢肚里的火可想而知。
高欢无奈,只好继续转为地下。这次他发挥了人力优势,共同开挖20条地道!他采取了古时地道战常用的战术:挖到城墙附近后支起木桩,接下来放火烧木头、人员撤离;不一会儿木桩被烧断、地基垮塌、城墙塌陷。
然而,当兴奋的东魏军队鼓噪着杀上来时,发现塌陷处已经建起了几层坚固的木栅栏,西魏人一边在后面放箭、一边继续修筑城墙,东魏死伤无数。韦孝宽甚至还派人杀出城来,抢占了高欢之前修建的那座土山,对东魏军队居高临下尽情的射箭、砸石头。
高欢实在是没招了,转而发起攻心战,他派人前去劝降韦孝宽:“未闻救兵,何不降也?”韦孝宽不屑一顾:“我城池严固,兵食有余,攻者自劳,守者常逸,岂有旬朔之间,已须救援?适忧尔众有不反之危。孝宽关西男子,必不为降将军也。”
劝降韦孝宽不成,高欢又命人往城里射诱降书:“韦城主受彼荣禄,或复可尔,自外军士,何事相随入汤火中邪?”“能斩城主降者,拜太尉,封开国郡公,邑万户,赏帛万匹。”韦孝宽哈哈大笑,在招降书的背面提笔写道:“若有斩高欢者,一依此赏。”然后射出城外。
就这样,东魏军队在城外苦耗了50多天,七万多精锐战士惨死,为了防止产生瘟疫,只得就地挖了个大坑悉数埋葬。忧愤交加、气急攻心的高欢猝然病倒;好巧不巧,当晚有颗流星坠落在东魏军队大营,士兵们惊恐无比。高欢眼见大势已去,只得在11月1日率领残军撤退。
第二年初,高欢病重而死,接班的高澄忙于对付叛乱的侯景、稳定内政,短期内无法再对西魏用兵。因此,玉璧之战也成了改变两魏对峙格局的关键战役。接下来的宇文泰坐收渔利,趁着侯景之乱夺下南梁的四川以及长江上游大片土地,摇身一变成了三足鼎立中最强大的一方,为后来北周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玉璧之战,在后世广为人津津乐道;而韦孝宽则一战封神,成为北朝一代名将,“男子当生为韦孝宽,死为张巡”。太建九年(577年),在韦孝宽的建议下,北周武帝宇文邕灭亡北齐、统一北方。大象二年(580年),杨坚掌权,韦孝宽率兵击败起兵的尉迟迥,为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同年12月,他在长安去世,享年七十二岁。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