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从起兵到建立唐朝只用十个月,表现出优秀的政治军事水平

李渊从起兵到建立唐朝只用十个月,表现出优秀的政治军事水平
2024年09月13日 12:03 未央长喟

新旧《唐书》及《资治通鉴》中,李渊胆小懦弱,胸无大志,从太原起兵到取代隋朝,皆是李世民运筹帷幄之功。但在《大唐创业起居注》中,李渊却善于隐忍,老谋深算,谋划起兵后,用不到一年时间便取代隋朝,是当之无愧的创业之主。

起兵“尊”隋

大业十三年(617年)二月,马邑太守王仁恭被其下属鹰扬府校尉刘武周所杀,刘武周向突厥称臣,被突厥封为定扬可汗,随后二者联兵进犯太原。

李渊计退突厥骑兵,以“勾结突厥内犯”为借口将忠于隋炀帝的太原副留守高君雅和王威斩杀。随后以下属礼节向始毕可汗致书,表明自己要罢黜昏君,率义兵到长安拥代王杨侑为帝。事成后便恢复先皇订立的与突厥和亲政策,入关征伐所得皆进献突厥。

始毕可汗大悦,表示只要李渊想当中原皇帝,自己马上派使者前来册封。

消息传出后,辽山县令高彬廉洁和西河郡丞高德儒忙派人到江都向隋炀帝告发。

李渊大怒,他认为辽山贫瘠偏僻,不足为虑,而西河乃南下必经之路,一定要迅速拔除。他于六月初五派李建成和李世民率军进攻西河。二人身先士卒,奋勇冲杀,只用五日便攻破西河。

李渊

李建成与李世民将高德儒斩首,其余并不追究,并开仓赈济贫苦,百姓无不称赞。李渊得知后高兴地说:“以此用兵,虽横行天下可也。”

六月十四日,李渊自称大将军,以李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李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军大都督;柴绍为右领军长史;李元吉为太原郡守,负责后方一切军政。曾劝他反隋的人都被委以重任:“以裴寂为长史,刘文静为司马,唐俭及前长安尉温大雅为记室,大雅仍与弟大有共掌机密,武士彟为恺曹,刘政会及武城崔善为、太原张道源为户曹,晋阳长上邽姜暮为司功参军,太谷长殷开山为府掾,长孙顺德、刘洪基、窦琮及鹰扬郎将高平王长谐、天水姜宝谊、阳屯为左,右统军;自余文武,随才授任。”所统军士称“义兵”,旗帜皆改白色。隋朝旗帜尚赤,李渊改旗易帜,将取而代之的心理暴露无遗。“开皇初,太原童谣云:‘法律存,道德在,白旗天子出东海。’常亦云:‘白衣天子。’故隋主恒服白衣,每向江都,拟于东海。”

李渊打出“尊隋”旗号,既是对突厥表明态度,同时也降低了争夺天下的难度。

应对突厥

始毕可汗得知李渊军中缺马,便派柱国康鞘利带千匹良马来到边境与之贸易。

李渊对康鞘利恭敬有加,并赠送重金做见面礼。“突厥遣其柱国康鞘利等送马千匹诣李渊为互市,许发兵送渊入关,多少随所欲。丁酉,渊引见康鞘利等,受可汗书,礼容尽恭,赠遣康鞘利等甚厚。择其马之善者,止市其半;义士请以私钱市其余,渊曰:‘虏饶马而贪利,其来将不已,恐汝不能市也。吾所以少取者,示贫,且不以为急故也,当为汝贳之,不足为汝费。’”

起兵之前,李渊命刘文静以借兵为名出使突厥。他专门叮嘱:“胡骑入中国,生民之大蠹也。吾所以欲得之者,恐刘武周引之共为边患;又,胡马行牧,不费刍粟,聊欲藉之以为声势耳。数百人之外,无所用之。”

李渊

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初四,三万义兵在太原誓师,李渊传檄四方,宣布将炀帝废黜并流放于江都,义兵将西入长安拥代王为帝,重复文帝盛世。

随后,大军沿汾水南下,很快到达贾胡堡,挡在前面的是隋将宋老生驻守的霍邑。

贾胡堡距邑城五十里,地势易守难攻。宋老生只知守城,却忽略这个战略要地。李渊大喜。“辛巳旦,东南由山足细道趣霍邑。渊恐宋老生不出,李建成、李世民曰:‘老生勇而无谋,以轻骑挑之,理无不出;脱其固守,则诬以贰于我。彼恐为左右所奏,安敢不出!’渊曰:‘汝测之善,老生不能逆战贾胡,吾知其无能为也!’”

回师风波

由于宋老生坚守不出,霍邑城池高大无法强攻,故此与义兵形成僵持局面。适逢秋雨连绵,道路泥泞难行,太原的粮草迟迟不到,军中便出现谣言:“突厥欲与武周南入,乘虚掩袭太原。”

李渊一时无法辨别消息真伪,忙召众将商议对策。

裴寂认为:“宋老生、屈突通连兵据险,未易猝下。李密虽云连和,奸谋难测。突厥贪而无信,唯利是视。武周,事胡者也。太原一方都会,且义兵家属在焉,不如还救根本,更图后举。”

李世民

李建成和李世民反对道:“武周位极而志满,突厥少信而贪利,外虽相附,内实相猜。突厥必欲远离太原,宁肯近亡马邑,武周悉其此势,必未同谋。又朝廷既闻唐国举兵,忧虞不暇,京都留守,特畏义旗,所以骁将精兵,鳞次在近。今若却还,诸军不知其故,更相恐动,必有变生。营之内外皆为劲敌。于是突厥,武周不谋同至,老生、屈突追奔竞来,进阙面南,退穷自北。还无所入,往无所之。畏溺先沉,近于斯矣。且今来禾菽被野,人马无忧,坐足有粮,行即得众。李密恋于仓米,未遑远略。老生轻躁,破之不疑。定业取威,在兹一决。诸人保家爱命,所谓言之者也。儿等捐躯力战,可谓行之者也。耕织自有其人,请无他问。雨罢进军,若不杀老生而取霍邑,儿等敢以死谢。”

李渊听罢,坚定了攻打霍邑的决心,并斥责劝他回师的人道:“尔谋得之,吾其决矣。三占从二,何籍舆言。懦夫之徒,几败乃公事耳。”

八月初,连绵阴雨停止,太原粮草运达贾胡堡,刘武周进犯的谣言不攻自破。

在新旧《唐书》里,李渊已下令回师,是李世民跑到营帐外不断哭求,才勉强答应进攻霍邑,“太宗曰:‘本兴大义以救苍生,当须先入咸阳,号令天下;遇小敌即班师,将恐从义之徒一朝解体。还守太原一城之地,此为贼耳,何以自全!’高祖不纳,促会引发。太宗遂号泣以外,声闻帐中。高祖召问其故,对曰:‘今兵以义动,进战则必克、退还则必散。众散于前,敌乘于后,死亡须臾而至,是以悲耳。’高祖乃悟而止。”

新旧《唐书》与《资治通鉴》将李渊描述成懦弱之辈,借此拔高李世民,李建成的作用则直接忽略。幸亏《创业起居注》中记录了当时情况,才让后世窥见真实的李渊。

攻取霍邑

经过谋划,李渊命建成和世民率步兵朝霍邑进发,自己先引轻骑数百到城东六里处等待。步兵来到后,李渊将人马分为十队,自己环绕城池四处巡视。

宋老生

宋老生在城上看到此举,以为李渊要在城外安营,当即点起兵马,分别从东门和南门杀出。李渊稍一接战便率军逃跑,宋老生紧追其后。

李建成和李世民早在东南方埋伏,宋老生出城不久,二人便占据两门。宋老生返回争夺城门,李渊立即掉头冲杀。

厮杀正烈时,李渊命人朝敌人大呼:宋老生已死,尔等速速投降。隋军顿时大乱,很快崩溃。

宋老生拼死冲到城墙边,城上士兵忙放绳索要拉他上去。老生正向城上攀爬,被李渊的部下卢君谔看到,他率人跃起乱砍,老生从绳上跌落而死。城外隋军全军覆没,李渊下令攻城,经过两个时辰激烈厮杀,霍邑城破。

李渊入城后,对城内军民说:“老生之外,孤无所咎。纵卿不诚于孤,亦当以赤心相仰。”

若愿加入义兵,皆编入左、右领军大都督麾下,仍由其原来长官统率;不愿加入的,赐予五品散官头衔放还。众人纷纷表示愿意归顺。

李渊

“帝视战地,怆然谓左右曰:‘河东已来,孤之所使,百姓见义旗有诚节。老生所逼,至于涂炭。乱兵之下,善恶不分,火烧崐山,谁论玉石。无妨死人之内,大有赤心于我者也。取来不得,及此战亡,生未被知,没有余恨,静而思之,良深痛惜。从今已去,当以文德来之,不复用兵戈矣。其破霍邑,攻战人等有勋者,并依格受赏。’事不逾日,惟有徒隶一色,勋司疑请,教曰:‘义兵取人,山藏海纳,逮乎徒隶,亦无弃者。及著勋绩,所司致疑,览其所请,可为太息。岂有矢石之间,不辩贵贱,庸勋之次,便有等差。以此论功,将何以劝。黥而为王,亦何妨也。赏宜从重,吾其与之。诸部曲及徒隶征战有功勋者,并从本色勋授。’”

隋唐时代社会等级森严,许多底层民众沦为贵族的私产,称“部曲”或“徒隶”。他们的地位与牛马无异,并不属于百姓。人们也承认这种等级,不把徒隶当人对待。李渊能打破常规,平等对待每个士卒,这是难能可贵的。

收降孙华

几天后,李渊攻下临汾郡,紧接着攻打绛郡。绛郡通守陈叔达率众死守,但在义兵强大攻势下,很快城破。李渊知陈叔达乃南朝陈宣帝之子,便对其推心置腹,极尽礼遇。陈叔达大受感动,从此追随李渊。

将有影响力及有才学的人吸纳到麾下,是李渊在夺取天下过程中始终未变的原则。他的知人善用,并不比李世民逊色。

攻下绛郡后,大军来到黄河东岸的龙门。此时,刘文静率五百突厥兵及两千战马从后赶来。

李渊喜对刘文静说:“吾已及河,突厥始至。马多人少,甚惬本怀。”此话反应李渊对突厥的真实态度:既要拉拢,又时刻防范。

屈突通

龙门不远处是隋将屈突通据守的河东郡,是先渡黄河进入关中,还是先攻取河东,李渊拿不定主意,于是向众文武征询意见。

府掾薛大鼎认为:义兵应迅速渡河,占据渭水南岸的永丰仓,此仓乃关中及京师粮草之源,到时传檄远近,关中各地定望风归附。李渊表示赞同,但诸将反对:“屈突通拥众据城,吾舍之而去,若进攻长安不克,退为河东所踵,腹背受敌,此危道也。”

河东县户曹任瓌熟悉关中形势,便对李渊说:“关中豪杰皆企踵以待义兵。瑰在冯翊积年,知其豪杰,请往谕之,必从风而靡。义师自梁山济河,指韩城,逼郃阳,萧造文吏,必望尘请服。然后鼓行而进,直据永丰。虽未得长安,关中固已定矣。”

李渊听罢,命军士每日大张旗鼓朝河东城内呐喊,但只围不攻,屈突通也不出城应战。义兵主力逐步往河岸的梁山,壶口等地靠近,并征集沿岸居民的船只,等待时机渡河。

西渡黄河

李渊在壶口亲自写一封书信,命人前往西岸送给孙华。孙华很快从邰阳县渡河,来东岸拜见李渊。李渊大喜,封其为左光禄大夫,武乡县公,冯翊太守等职,并命他返回关中准备接应。

刘弘基

孙华去后,李渊命王长谐、刘弘基、陈演寿、史大奈四名将领率六千人依次从梁山境内的河桥(后称蒲津桥)渡河,驻军于河西以待大军。

众将领命,李渊叮嘱道:“屈突通精兵不少,相去五十余里,不敢来战,足明其众不为之用。然通畏罪,不敢不出。若自济河击卿等,则我进攻河东,必不能守;若全军守城,则卿等绝其河粱:前扼其喉,后拊其背,彼不走必为擒矣。”

当夜,四将率军渡河,孙华早在对岸接应。屈突通得知义兵过河,忙派部将桑显和率数千人追击。隋军追上王长谐大战,孙华、史大奈率军袭来,桑显和大败,率残兵逃回河东,并斩断了河桥。

次日,李渊率军攻打河东,屈突通率众死守。义兵士奋力攻打,忽天降大雨,李渊忙鸣金收兵。

众人不解其故,李渊解释道:“屈突宿卫旧人,解安阵队,野战非其所长,婴城善为捍御。我师常胜,人必轻之,骁锐先登,恐无还路。今且示威而已,未是攻城之时。杀人得城,如何可用。”

屈突通

李渊率部准备渡河进军关中,屈突通果然不敢出城阻截。消息传开后,冯翊太守萧造表示,待大军过河,自己便举郡归附,河西各县都派人来联络,皆有归附之意。

九月,李渊率主力渡过黄河。朝邑法曹靳孝谟献蒲津,中洋二城,华阴县令李孝常也献出境内的永丰仓请降。

李渊入驻朝邑长春宫,冠氏县长于志宁,前安养尉颜师古及李世民妻兄长孙无忌各率豪杰前来参拜。李渊拜于志宁为银青光禄大夫,颜师古为朝散大夫,长孙无忌为渭北道行军典签,三人后来都为大唐盛世的出现发挥过重大作用。

兵围京师

大军进入关中,下一步如何行动又成了争论焦点。

裴寂认为:“屈突通拥大众,凭坚城,吾舍之而去,若进攻长安不克,退为河东所踵,腹背受敌,此危道也。不若先克河东,然后西上。长安恃通为援,通败,长安必破矣。”

李世民反对道:“不然。兵贵神速,吾席累胜之威,抚归顺之众,鼓行而西,长安之人望风震骇,智不及谋,勇不及断,取之若振槁叶耳。若淹留自弊于坚城之下,彼得成谋修备以待我,坐费日月,众心离沮,则大事去矣。且关中蜂起之将,未有所属,不可不早招怀也。屈突通自守虏耳,不足为虑。”

李世民

李渊采取两手措施,一面派李建成率数万人屯于永丰仓,监视关东及河东隋军动向;一面派李世民率数万人经高陵、泾阳、云阳、武功、盩厔、鄠县迂回西进,收纳沿途反隋力量,为进攻长安做准备。

李渊的堂弟李神通与女儿平阳公主早在太原起兵时便逃出长安,与京师人史万宝、河东人裴勋聚众反隋。

平阳公主招降了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各路势力,占据户县,鄠县,盩厔,武功,始平等地,兵力多达七万。她创建的“娘子军”多次击败隋军,名气响彻关中。李渊安排世民迂回西进,正为与堂弟和女儿汇合。

九月二十七日,李世民吸纳各路人马,又命刘弘基和殷开山攻占隋军驻守的扶风县。他向李渊汇报情况,请率军前来会师。李渊大喜,命建成率永丰仓主力随自己一同赶赴长安。

十月四日,李渊到达长安东面的春明门;李建成到达长乐宫旧址;李世民屯兵长安西北的故城,李仲文和向善志等部屯于长安西面的阿城,二十余万大军将京师围定。

拥立代王

李渊屡次向城内劝降,声明自己要拥立代王复兴大隋,希望守军开城迎接。

杨侑

代王杨侑年仅十三岁,哪能应对如此局面。负责辅佐的刑部尚书卫玄以年老多病为由,整日在府邸“修养”,只有左翊卫将军阴世师,京兆郡丞骨仪不断加强城防,誓死守城。

十月二十七日,李渊下令攻城。两日后,李建成部署率先攻入城中,京师守军崩溃。长安城破,卫玄惊惧而死,阴世师和骨仪被斩首示众。

李渊下令封府库,收图籍,禁掳掠。随后出城驻于长乐宫,与父老约法十二条,废隋朝种种苛政。百姓欢欣不已,很快恢复平静。

屈突通得知长安被围后,命部将尧君素守城,自己与桑显和率部渡河,欲救援长安。但李渊早安排刘文静和王长谐在潼关阻截,屈突通无力前进。

长安城破后,诸将劝李渊登基,李渊说:“举兵本为社稷。代王乃社稷之主,卿等岂可妄语?”

十一月十五日,李渊自长乐宫入城,迎杨侑到大兴殿登基,遥尊炀帝为太上皇,改大业十三年(617年)为义宁元年。

杨侑

此时杨侑已成傀儡,他拜李渊为大都督,尚书令,大丞相,进爵唐王,以武德殿为大丞相府,并赐李渊假黄钺,使持节,兼管内外兵马的大权。

十一月十九日,杨侑下诏,将一切军政大权交给李渊,自己只负责祭祀天地等典礼。二十二日,李渊以长子建成为唐世子,次子世民为京兆尹、秦公,四子元吉为齐公。

屈突通受阻潼关,损兵折将。长安失守的消息传来,隋军纷纷扔下武器投降,屈突通也被擒送长安,李渊将他释放,并授兵部尚书,封蒋国公。

李渊

随后命他返回河东,令尧君素献城投降。尧君素大骂屈突通不守臣节,誓死不降,屈突通羞愧而回。尧君素后被部下杀害,河东也归顺李渊,此是后话。

李渊在长安广招人才,他不念旧恶,唯才是举,对李靖这种曾向炀帝告发自己谋反的人也礼敬有加,委以重用,引得关中豪杰纷纷归顺,唐王势力更加强大。

开创大唐

义宁二年(618年)三月,杨侑要将皇位禅让李渊。裴寂等人劝唐王受禅,李渊依旧拒绝。与此同时,江都的隋炀帝被宇文化及弑杀,宇文化及另立秦王杨浩为帝,实则为其傀儡。

两个月后,炀帝驾崩之讯传回长安和东都洛阳,在洛阳抵御瓦岗军的隋将王世充立越王杨侗为帝。李渊则嚎啕大哭,臣子劝他不必如此,李渊怒道:“吾为人下,丧居何可不哀!然亦恨后主不亡于开皇之末,以延鼎祚耳。”

四月,裴寂率众上表,请李渊上遂天心,下顺民情,赶快受禅登基。

李渊把表文全退下去,仍不表态。

裴寂

裴寂第三次劝进,并说:“陛下欲让至尊而为臣下,恐隋朝不然此事。且臣等唐之将佐,茅土大位受之唐国。陛下不为唐帝,臣等应须去官。伏愿深思,容臣等有地。”李渊笑道:“裴公何相逼之深,当为审思。”

裴寂见状,又率人再次劝进,李渊终于答应。他对众臣说:“所以逡巡至于再三者,非徒推让,亦恐群公面谀,退为口实。”随后他引用汉高祖称帝时的言语道:“诸侯王推高于寡人,以为皇帝位,甚便宜于天下之民,则可矣。孤亦何能有异之哉?”

老谋深算的李渊,在炀帝被弑,群臣三请三让后,于义宁二年(618年)五月二十日登基称帝,定国号为唐,改当年为武德元年,降杨侑为酅国公,并下诏改郡为州,以太守为刺史。从此,历史进入大唐时代。

自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初四太原誓师,至义宁二年(618年)五月二十日,李渊仅用十个月便取代了隋朝。在一系列过程中,他表现出一个成熟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范。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