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畦”字应出现于春秋战国,应和“井田制”衰微有关

“畦”字应出现于春秋战国,应和“井田制”衰微有关
2024年10月30日 11:44 未央长喟

“畦”,在现代汉语里,读音和含义都很明确、简单。

第七版《现代汉语词典》1025页说:“畦”读“qí”。有两个含义——第一个,是作名词用,含义为“由土埂围着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田地,一般是长方形的”,举例说比如“畦田”“菜畦”;第二个,是做量词用,含义是“用于计算种在畦上的作物的数量”,举例说比如“种了一畦韭菜”。

在古汉语里,“畦”最早的读音接近“guī”,含义为五十亩的农田。

《说文》说:“田五十亩曰畦。从田,圭声。”许慎说,畦是个形声字。从田,以“田”作为义旁;圭声,以“圭”作为声旁。

从“右文说”来看,“圭”亦有表意功能。“圭”为“杆”、“表”,是用作测量、丈量的标志物。比如“土圭”,“土”是度,即测量;“圭”,是用以测影的“槷”、“杆”、“表”。

竖有经过测量、丈量标志杆的田地,用以表示“五十亩地”,应该是“畦”字本义。

《孟子・滕文公上》说:“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亩。余夫二十五亩。”这是孟子去劝縢国的国君开荒垦田,说滕国是个偏僻小国,耕田很少,只靠周天子辖下的“井田”是不够的,所以要新辟“圭田”,分给国卿以下的贵族每家五十亩、平民二十五亩以自养。

孟轲

“畦”字很可能即从孟子所说的这个“圭田”而来——把“圭”和“田”合在了一起。而且,古时也确有一“畦”合二十五亩一说,大约就来自孟子之语。

“畦”这个字,大概率出现于“井田”制不再是唯一土地制度的春秋战国时期。

到了汉代,原来表示五十亩或二十五亩经过整治、测量土地的“畦”字引申为“由土埂围着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田地,一般是长方形的”土地之含义了。

《史记・货殖列传》说:“千畦姜韭”。这里的“畦”,绝非指五十亩或二十五亩再乘以一千,而一定是作为“一畦菜”“一千畦菜”的纯粹量词了。

直到唐宋,“畦”除保留原来接近“guī”的读音外,音变演化出了接近“携”的读音,为“户圭切”。大约明清伊始,才逐渐有了“qí”的读音。在不少方言里,大概还能保留更早的读音。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