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国士化为光,照亮国人前行路,科学巨匠袁隆平院士逝世

无双国士化为光,照亮国人前行路,科学巨匠袁隆平院士逝世
2021年05月22日 23:42 壹恣穿云箭

一生致力于让中国人吃饱吃好的袁隆平院士,于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逝世,享年91岁。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一连串的头衔里,最让大家熟知的,是“杂交水稻之父”——老爷子扎根农田,默默奉献,极少公开接受采访和报道,他践行了国之脊梁的担当。

老爷子的童年、青年时期,正值国家风雨飘摇的艰难时刻。饥寒交迫,食不果腹的生活,让他立下了一个朴实又伟大的志愿:

尽我毕生所学,让中国人吃饱、吃好。

袁隆平

1949年,原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出言不逊:"中国人口众多,没有任何一个政府,能够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而袁隆平先生用事实作出了回应!

他用毕生精力默默耕耘,让10多亿国人过上了“每餐皆可食米饭,不虑粮价漫天飞”的生活。

从“吃饱”到“吃好”,60多年的时间里,老爷子没有停下过。他曾说过,我没有时间接受采访,我每天的时间都不够用。

1930年9月7日,被誉为“中国医学圣母”的林巧稚院士,接生了一位体重3690克的男婴,他就是未来的科学巨匠,小名“袁小孩”的袁隆平院士,下面是他出生时留下的足印;

1953年,年仅23岁的他,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按国家统一分配,到了湖南省怀化的安江农校任教,同年调往了更为偏远落后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

1960年,老爷子在试验田意外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这正式开启了老爷子研究杂交水稻的大门;

1964年,历时4年,杂交水稻终于结出了数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株种子”;

1965年,老爷子在1.4万多个稻穗中,逐一检查出了6株杂交不育株;

此后两年里,6株播种后,有4株成功繁殖了1-2代;

通过持续和深入研究,老爷子推断出,杂交水稻更具有优势。他提出的这一理论,是在向当时米丘林、李森科的主流农业理论“无性杂交”提出挑战和质疑,在当时的环境下,其艰难和风险有多大。

之后的实践验证及改进,老爷子先后发明了“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终于实现了他的宏愿中的第一步——让中国人“吃饱”。

时间来到2014年,老爷子把目光投向了我国从古至今以来,都不能种庄稼的十几亿亩盐碱地和几千万亩的滩涂区,开始尝试“海水稻”培育和种植。

如果成功,将为我国扩大2-3亿亩农田,按每亩最低产量300公斤算,每扩大1亿亩农田,将增产300公斤粮食,够8000多万人吃,这相当于湖南省的全年粮食总产量。

2018年5月,青岛城阳、黑龙江大庆、陕西南泥湾、新疆喀什和浙江温州5个实验基地同时举行了海水稻试种,可惜老爷子没能多等几年,看到他的海水稻成果。

解决了让中国人吃饱之后,如何实现“吃好”目标的呢?

2017年,国家水稻新品种与新技术展示现场观摩会上,老爷子宣布了一项重大成果:

近期我们在水稻育种上有了一个突破性技术,可以把亲本中的含镉或者吸镉的基因‘敲掉’,亲本干净了,种子自然就干净了。

袁隆平

因为土壤污染越来越严重,一些重金属污染元素会在农作物之间进行代际传播,也就是说,“大米”会受到污染,并不那么“干净”,这项“除镉”技术,可以让我们不再吃到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大米。

老爷子的贡献,不仅仅造福中国,他在农业上的研究成果也惠及了别国人民,各种世界级和其它国家的奖项都有老爷子的名字,包括世界粮食奖、沃尔夫奖、泰国国王金镰奖、法国最高农业成就勋章等等。

与他的成就相比,所有的荣誉、奖励都远远不够。2018年11月,获得生命科学奖的老爷子因为身体原因,无法亲临现场,他用一段视频表达了谢意。

在视频里,很多人才第一次知道,“杂交水稻的发展让每年粮食产量可以多养活7000多万的中国人口。”

也是第一次发现,小时候,在教科书里看见的那位站在农田中,瘦小但精神矍铄的老爷爷,双手在不停的颤抖——他是真的老了。

很多网友当时留言祝福,希望老爷子身体健康,希望时间可以慢点,给袁老爷子更多的时间去实现他的“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可是,祝福犹在,老爷子却离开了。作为中国科学界的“图腾”,在他之前是钱学森老爷子,在他之后呢?谁还能担当得起这样的荣誉和重任?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玉韫珠藏,国士无双。唯愿这位辛勤一生始终抱着赤子之心的老人,化作一道光,继续守护这个国度的人们,在未来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详见图片水印,侵删。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